Workflow
消费专场-2025研究框架线上培训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包括消费行业(涵盖食品饮料、家电、化妆品、纺织服饰、游戏等细分领域)以及科技驱动的零售渠道变革[1][4][19][47] * 纺织服饰行业在A股整体市值规模约为7000亿人民币 具有典型的中小盘特性[30] * 中国游戏市场规模目前约为3000多亿元 其中移动端游戏(手游)占据2000多亿元 是主要品类[4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消费行业驱动因素与投资框架 * 消费行业受技术和消费理念双重驱动 经历传统商业 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供应链从盲目配货转向以销定产 大幅提升效率[1][4] * 消费行业具有显著人文属性 判断难度大 需要交叉学科知识 消费能力取决于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 消费理念受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 中国居民存款超过150万亿 但实际消费受未来预期影响[2] * 消费行业空间大 高ROE(8%以上)的食品饮料 家电等行业更易产生牛股 拥有壁垒的行业如白酒具有长期优势[19][20] 渠道变革与商业机会 * 电商在2010年后爆发 对传统零售形成巨大冲击 物流成本降低是关键 例如当时一单快递成本约27元 如今已大幅下降[4][5] * 新零售和直播电商兴起对传统电商平台形成冲击 拼多多通过拼团模式实现流量裂变 抖音推动直播电商发展[8] * 渠道迭代伴随巨大商业机会 新兴平台如抖音 小红书成为新消费品公司孵化基地[9] 中国消费市场分级与特点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分级现象 不同地区收入水平 出生年代和消费习惯差异显著 企业需制定STP策略[1][10][11] * 中国当前主要有三个消费者时代:大众消费品时代(人口约4.3亿) 品牌消费阶段(人口约5.7亿)和高端品牌与个性化需求时代[13] * 品质消费时代人群约3.9亿 消费能力接近海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是引领消费行业的重要力量[15] * 三四线城市成为新增长点 例如蜜雪冰城以低价策略成功 卫龙辣条符合特定人群需求[16] 行业壁垒与企业价值创造 * 消费行业壁垒包括品牌 运营 技术 政策壁垒 品牌和运营壁垒在一般消费品中显著[3][22] * 企业创造价值取决于管理能力 包括硬件(组织模式 结构 流程)和软件(企业文化 领导力)[23] * 企业发展初期以资金或市场驱动 中期市场红利与竞争优势并存 后期依靠创新驱动[24] 纺织服饰行业洞察 * 纺织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 中游(面料 化纤)和下游(成衣 成鞋制造)[34] * 运动市场是景气度最高的细分赛道 当前零售规模超过3300亿元 过去10至19年复合增速双位数以上 未来3至5年户外和高性能服饰将保持双位数高成长[40] * 中国运动渗透率约为20%至25% 相比美国西欧超过40%和日本30%至35%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41] * 中国服饰行业前五大品牌集中度接近50% 高于美国35%的水平[43] 游戏行业深度分析 * 政策是影响中国游戏行业的重要因素 2018年起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加强 每周仅允许玩三次每次一小时 但从2021年起监管逐渐友好[51][52][54] * 中国手游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腾讯占据约50%市场份额 主导MOBA和射击类产品 网易专注于数值型MMO[62] * 海外市场规模约为8000亿人民币 是中国手游市场规模三倍 中国游戏厂商海外收入增长率高于国内 例如2024年增长14% 2025年上半年增长11%[64] * 游戏行业收入确认机制特殊 永久性道具需按使用年限摊销 合同负债是判断未来收入节奏的重要指标[72][74] * AI技术将降低游戏研发成本 提高效率 并提供创新体验 如AI虚拟人 AI角色扮演[77]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策略与公司案例分析 * 评估新兴行业或单品市场空间至关重要 例如美团曾预估外卖日订单量达四五千万单 实际很快达到 现在高峰期日订单量超过2.5亿单[18] * 品牌驱动型公司适合长周期投资 其弹性更多来自市场 适合长久期或绝对收益资金[26] * 案例分析:珀莱雅从2018年3月市值40亿开始 通过线上渠道扩张和产品创新实现增长;若雨臣公司因芳香型洗衣液和保健品翡翠麦角硫因产品成功 股价在半年内上涨7倍[28][29] 市场空间与估值判断 * 评估市场空间直接影响投资决策 例如外卖行业初期预估影响投资规模[18] * 2025年大部分游戏公司估值在30倍以内 例如巨人网络约30倍 恺英网络和吉比特在20倍出头 整体没有出现估值泡沫[79] 宏观趋势与服务消费 * 从宏观环境看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为30% 预计随着经济正常增长 服务消费占比将越来越高 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美国历史数据显示服务类消费品价格涨幅普遍跑赢CPI[80] * 中国处于第三产业快速增长阶段 服务业能大量吸纳就业 在政策支持下预计将继续扩展[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