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专场-2025研究框架线上培训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医药行业,包括创新药、医疗器械、CRO、消费医疗、中药、血液制品、药店等多个细分板块[1][2][5] * 提及的公司包括创新药领域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特宝生物、艾力斯、康诺亚等[2][7][15][19][20],CRO领域的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1][13][25],消费医疗领域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时代天使、艾美克、长春高新等[7][26][31][32],以及医疗器械领域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等[12][23][28]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2025年医药板块由创新药驱动,特别是具备BD和TS能力的公司,形成BD驱动的医药创新药牛市[1][2][10] * 中国医药行业具备工程师红利、临床推进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在双抗、三抗、减肥药等领域具备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采购医药资产[1][4][6][17] * 创新药从研发、支付到商业化均获政策支持,是二十大唯一支持的细分子行业,未来将有全产业链条政策鼓励创新[10][11] * 创新药在医保支出中占比约5%11%(约8001,300亿元),未来预计占比可达20%,仿制药占比70%长期看亮点不多[21] * 药品未来发展以PD-1升级技术平台(如IO双抗、TCE双抗、ADC)为主流,肿瘤、糖尿病、自免疾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神经系统疾病及MASH领域是潜在重磅大药方向[3][15][20] * 全球医药市场肿瘤、减重、自免是创新热点,中国企业通过勤奋改构和临床进度加急实现产业升级[3][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细分板块分析 创新药 * 投资热点集中在研发管线丰富度及临床进展,关注数据读出时间点、能否成为best in class以及BD到海外市场的能力[10] * 国内研究需关注集采预期和风险是否出清,以及新品放量逻辑,例如特宝生物明年有新品放量逻辑[16] * 中国企业通过BD方式进入全球市场,以销售分成模式合作,例如康方生物AK112三期临床成功点燃全球对IO双抗的热情,三生制药BD首付款大超预期[19] CRO * CRO行业受益于BD资金回流,企业收到资金后大量投入创新药研发,资金最终流入CRO板块[1][13] * 今年部分GLP减肥药订单超预期,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公司表现优异,泰格医药等股价涨幅显著[1][13] * 尽管融资环境未见明显改善,但通过BD资金回流,各家公司订单恢复情况有所起色,尤其在早期研发端优于临床端[25] 医疗器械 * 传统器械国产替代率高(如国产替代率超过40%),竞争激烈,属于红海市场[12] * 创新器械如机器人、内镜等处于进口替代阶段,行情轮动使得具有新产品的创新器械板块有所上涨[1][12] * 国产器械颠覆式创新相对匮乏,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和强大的本土市场,IVD高端设备出口增长迅速但内需以旧换新政策低于预期[22] * 全球化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必经之路,国产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如超声、监护仪进展显著,电生理、介入通路和核磁共振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23][24][28] 消费医疗 * 消费医疗领域(如眼科、牙科、医美、生长激素)目前压力较大,受消费降级或医保控费等影响,业绩较低迷[5][14][26] * 该板块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应选择市占率稳定的企业,如爱尔眼科通过内生增长与并购双轮驱动,曾实现十年每年复合增长30%[7][26][27] * 国家出台消费刺激政策但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观察,应关注新品类及品牌渠道壁垒突出的企业[27][30] 其他细分领域 * 中药行业受集采压力和医保控费影响,整体业绩低迷,未来可能通过收购整合实现反内卷,转型创新药的公司具有潜力[14][35] * 血液制品行业需求稳定,每年增长10-15%,寡头垄断前五大公司占据约70%市场份额,研究框架主要关注供给端集中度提升[36] * 药店行业面临疫情后消费习惯变化、医保控费、线上购买趋势及门店数量激增带来的挑战,业绩表现一般[34]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研究重点包括关注需求扩大与供给紧平衡的领域、研究全球国别竞争力、以及关注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药板块[5] * 建议多关注创新型企业及刚需医疗产品,通过全球视角进行估值比较,特别是港股通标的值得关注[8][9] * 医疗服务行业主要依靠内生增速和并购双轮驱动,但近年来并购活动减少,更多依赖内生增长,拥有稳定现金流和医生资源的公司前景看好[33] * 全球投融资环境复苏趋势明确,但国内尚未见到明显改善,通过BD资金回流及政策托底,中国创新药及CRO行业有望实现中长期发展[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