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供应链:台积电 CoWoS、Meta ASIC 和中国 GPU-Asia-Pacific Technology-AI Supply Chain TSMC CoWoS, Meta ASIC, and China GPU
2025-10-09 10:39

好的,我已经仔细阅读了这份摩根士丹利关于AI供应链的研究报告。以下是我根据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核心行业:AI半导体供应链、先进封装(特别是CoWoS)、AI ASIC设计服务[1][4] * 核心公司:台积电(TSMC)、英伟达(NVIDIA)、Global Unichip Corp(GUC,世芯)、Alchip(智原)、迈威尔(Marvell)、联发科(MediaTek)[2][8][55][57][59] * 其他重要公司:博通(Broadcom)、超微(AMD)、亚马逊AWS(Trainium)、谷歌(TPU、Axion CPU)、Meta(MTIA)、微软(Maia)、OpenAI、甲骨文(Oracle)、KYEC(京元电子)[8][14][61][52] 核心观点与论据 TSMC CoWoS产能与需求强劲 * 2026年CoWoS产能计划可能供不应求,台积电当前为英伟达提供的590k片CoWoS-L晶圆仍比其需求低20%[1][2] * 由于AI半导体需求强劲,摩根士丹利已将2026年CoWoS产能假设上调至每月100k片(100kwpm),且台积电AP8 Phase 1无尘室空间可随时扩产至110-120k[2][12] * 英伟达与OpenAI的大额交易(10 GW AI算力)预计将为英伟带来3500亿至4000亿美元收入,成本为每GW 500亿至600亿美元,其中350亿至400亿美元流向英伟达[2][11] * 英伟达Rubin CPX GPU将采用CoWoS-S封装并嵌入硅电容,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每片晶圆可产出约30颗芯片[3][13] * 全球CoWoS总需求预计从2025年的680k片增长至2026年的1,154k片,年增70%,其中英伟达占比59%(685k片)[18][20] 中国AI推理需求与GPU供应 * 英伟达Blackwell GPU(包括RTX Pro 6000)在中国需求强劲,2025年下半年B40芯片追踪量为150万至200万颗,显示中国推理需求旺盛[1][14] * 预计Rubin CPX可能在2026年末替代部分RTX Pro 6000在中国推理计算的需求,B40芯片不需要CoWoS-S封装,但Rubin CPX需要[14] * 中芯国际(SMIC)正积极扩张其7nm(N+2)节点产能,以满足中国国内GPU和AI ASIC需求[14] AI ASIC行业动态与厂商展望 * AI ASIC芯片量预计2026年达570万颗,2027年达800万颗,谷歌和AWS是主要玩家,Meta可能快速追赶[47][49] * Alchip(智原)的Trainium3量产大放量更可能发生在2026年第二季度(聚焦高性能第二版本),全年量预计120万颗,其中约60万颗由Alchip处理,预计为Alchip带来约18亿美元收入[8][55][56] * 联发科赢得Meta MTIA v3.5项目的机会正在降低,因先进封装设计挑战大,且面临博通和迈威尔的竞争,建议投资者保持观望[8][57][58] * GUC(世芯)可能因谷歌Axion CPU需求在2026年迎来收入增长,预计消耗台积电10k片前端晶圆,为GUC贡献约2.5亿美元收入(40-50万颗芯片),尽管利润率较低(约中个位数百分比)[8][59] * GUC目标价从新台币1,480元上调至新台币1,580元,基于剩余收益模型,隐含40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5][93][95] 全球AI资本支出与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6年云资本支出将增长31%至5820亿美元,远高于市场共识的16%,AI服务器资本支出在2026年可能同比增长约70%[64][65] * 甲骨文宣布2026财年资本支出约350亿美元,其4.5GW数据中心可能需要28k个GB200 NVL72机架,消耗约200万颗芯片,这降低了AI半导体供应链的库存风险[61][62][63] * 主要CSP的月度token处理量显示AI推理需求增长,例如中国每日token消耗量在2025年6月底达到30万亿,较2024年初增长300倍[68][70] 其他重要内容 * KYEC(京元电子)受益于AI ASIC测试服务增长,AI相关收入预计在2025年贡献25-30%,2026年贡献30-35%,最大客户在2025年下半年的收入贡献可能超过KYEC总收入的40%[52][53][54] * 行业观点:摩根士丹利对“大中华区半导体”行业持“具吸引力”看法,在AI半导体领域建议超配台积电、三星、Alchip、联发科、Aspeed和KYEC[5][65][78] * 风险提示:AI芯片组等项目若缺乏具体终端需求可能导致流片延迟,激烈的技术人才竞争可能推高运营支出以留住研发工程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