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战略报告-为何我们目前尚未处于泡沫之中-Global Strategy Paper_ Why we are not in a bubble... yet
2025-10-09 10:39

当前市场热度与历史泡沫有相似之处,但关键差异在于本轮上涨由基本面盈利驱动,且龙头企业资产负债表异常健康,尚未达到典型泡沫的极端估值和系统性风险水平。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股市 特别是科技行业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4] * 公司:美国大型科技公司 包括“七巨头”(Magnificent 7)——英伟达NVIDIA 微软Microsoft 苹果Apple 字母表Alphabet 亚马逊Amazon 元平台Meta Platforms 特斯拉Tesla[34] 以及主导历史泡沫时期的公司 如2000年科技泡沫时期的微软 思科Cisco Systems 英特尔Intel等[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当前市场状况与历史泡沫的相似之处 * 存在与以往泡沫相似的特征 包括绝对估值上升 市场集中度达到历史高位 以及出现供应商融资[4] * 首次公开募股和并购活动加速 美国新股上市首日溢价平均达到30% 为1990年代末科技泡沫以来最高水平[5] * 市场集中度极高 美国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总市值超过欧洲斯托克50指数 英国 印度 日本和加拿大股市的总和 约占全球股市总市值的16% 美国最大的10支股票(其中8支与科技相关)占全球股市近25% 总市值近25万亿美元[6] 认为当前尚不构成泡沫的关键差异 * 科技股上涨至今主要由基本面盈利增长驱动 而非对未来增长的非理性投机 科技股的盈利增长远超其他行业 自金融危机以来差距尤为明显[20] * 回报最强的领先公司拥有异常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健康 杠杆率低[98] * 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由少数现有巨头主导 而大多数泡沫形成于投资者和新进入者大量涌入、竞争激烈的时期[4] * 历史泡沫通常在股价和估值 combined surge 到一定程度 以至于与创新相关的公司总价值超过其可能产生的未来潜在现金流时形成 当前科技板块估值虽已拉伸 但尚未达到历史泡沫水平[4][18] 从多维度评估估值水平 * 与过去泡沫比较:“七巨头”的24个月远期市盈率中位数为27倍 约为1990年代末最大7家公司估值的一半 日本泡沫时期的主导公司估值更高[34] * 市盈增长比率PEG Ratio:科技股的PEG比率与其他股票相当 且远低于1990年代末的水平[37] 基于历史盈利计算的PEG比率目前为1.7倍 低于2000年泡沫峰值时的3.7倍[39] * 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ROE vs P/B:美国科技板块享有历史高位的ROE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高市净率的合理性 当前状况不如1999/2000年那样极端[43] * 股利贴现模型DDM:当前市场估值隐含的股息增长要求低于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47] 当前科技公司表现更多由盈利驱动 而2000年初科技公司表现更受估值扩张影响[49] 市场集中度与投资风险 * 市场集中度已达到创纪录水平 美国前10大公司占全球股市近四分之一 但这本身并不等同于泡沫 历史上主导行业曾长期维持领先地位[63][65][66] * 领先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自ChatGPT出现以来迅速增加 但大部分由自由现金流而非债务融资 资产负债表依然异常强劲[86][98] * 信贷策略师指出 随着现金储备减少 大型科技公司有转向债务融资的趋势 2025年迄今人工智能相关篮子公司的公司信贷发行量已达141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的1270亿美元[104][106] * 若投资者对人工智能主题失去信心 由于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 杠杆率较低 银行资产负债表强劲 出现经济范围影响的风险较小[109] 其他重要内容 * 历史案例研究:报告列举了多个历史泡沫案例 如1630年代荷兰郁金香狂热 1790年代英国运河狂热 1840年代英国铁路泡沫 1990年代全球科技泡沫 2007年美国住房/银行业泡沫等 并分析了其共同模式[9][12] * 投资建议:鉴于高风险和市场集中度 建议投资者关注多元化策略 包括区域多元化(非美股市表现相近或更优) 因子多元化(增长与价值风格机会拓宽) 以及行业多元化(AI发展将惠及能源 资源 资本货物等物理基础设施领域)[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