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战影响下,如何调整机器人板块的投资策略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公司包括特斯拉、Figure AI、小鹏、赛力斯、优必选等主机厂,以及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均胜电子等汽车供应链公司[1][9] * 同时详细讨论了稀土(如金力永磁)、镁铝合金(如旭升股份)、国产芯片(如地平线、瑞芯微)及传感器(如奥比中光、海康机器人)等细分领域[10][12][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处于产品密集发布与技术快速迭代期:2025年第四季度为人形机器人产品密集发布期,Figure AI于10月10日发布Figure 03,目标四年内生产10万台;小鹏将于10月24日发布第五代产品;特斯拉也预告将发布第三代机器人(Optimism V3)[1][3][5] * 重大催化事件明确,对板块行情持乐观态度:特斯拉链在四季度有重要更新,包括10月下旬的三季度业绩会和11月6日的股东大会,预计将发布V3代机器人,这些事件被视为板块的重大催化因素[1][5] * 关税影响短期情绪,但长期趋势不改,回调视为机会:特朗普拟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总关税达30%以上,历史经验(如2025年4月)表明市场短期恐慌后会出现反弹;考虑到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催化,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仍具竞争力,回调被认为是特斯拉链的最佳上车机会[1][6][7][9] * 主机厂估值有望重构:海外AI头部创业公司估值飞速提升,例如Figure AI估值达390亿美元,是去年2月份的15倍;YX目标估值达100亿美元,增长3-5倍;相比之下,小鹏、赛力斯等头部汽车机器人主机厂的市值几乎不含机器人预期,港股优必选市值最高达700亿港币,现保持在600亿以上,有望迎来估值重构[1][8] * 贸易战背景下四大细分领域投资逻辑强化: * 稀土:竞争格局较好,人形机器人对电机和磁材(如钕铁硼)需求高,单机ASP显著增加,例如从身体关节30个磁阻件扩展到全身含手部共60个磁阻件;美国稀土本土化冶炼短期内难以兑现[1][10][11][15] * 镁铝合金:应用于机器人外壳可显著减重,中国在镁原材料和冶炼工艺上有明显优势[1][12][15] * 国产芯片:中美科技战背景下自主可控需求增强,机器人对边缘算力要求低于新能源车且尺寸要求不高,政府场景(如养老、军工)应用对国产芯片需求符合预期[1][13][15] * 传感器:特斯拉V3代机器人因AI能力增强,对传感器数量和种类需求大幅增加;Figure 03已展示手部、脖子等多处传感器;国内上市公司正大力投入研发[1][2][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其他动态: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以约54亿美元将机器人业务出售给日本软银;杭州云深处科技发布防水防渗透的AI机器人DR02;赛力斯凤凰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签署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4] * 具体投资标的推荐:除主机厂外,建议关注汽车行业相关标的如拓普、银轮、均胜等;传感器领域关注摄像头(奥比中光、奥普特、海康机器人)、激光雷达(数童巨创)、力传感器(福莱新材)等[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