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摩闭门会:中美谈判和四中全会下的股票策略和市场经济- 纪要
2025-10-13 22:5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特别是A股和港股)、消费、房地产、制造业、科技(芯片、算力、稀土)等[1][3][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 公司层面提及优质上市公司群体、民生中国指数成分股、以及消费板块中的细分行业龙头(如服装鞋帽、乳液、体育用品、餐饮等)[20][29][32] 核心观点与论据:中美关系 * 中美竞争性对抗格局未变,小摩擦不断,达成一揽子协议概率低[1][3] * 美国持续加码实体清单和301调查,中国采取稀土出口管制反制[1][3][5] * 双方在APEC峰会期间或将见面,寻求重置谈判边际[1][3][22] *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原因包括对美国未完全遵守承诺不满,以及国产芯片、算力等领域短板得到补足,降低对美国IP依赖[5] * 此举旨在展示反制能力,影响未来产业链竞争格局[1][5] * 关键时间节点包括11月1日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甚至100%关税)、12月1日中国稀土许可证制度生效[1][6][22] * 关键软件的定义和执行细节需要明确,范围应不限于芯片半导体相关的EAD软件,逐步纳入CAD、ERM等所有类型软件,并涵盖新购买、定期维护和更新[22] 核心观点与论据:国内政策与宏观经济 * 十五五规划建议聚焦科技自主和安全,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关注反内卷、全国统一大市场、竞争中性和透明的补贴政策,以及夯实社会福利[1][8][16] * 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性和确定性,在大框架下进行温和调整[1][9] * 财政脉冲效应正在消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用逐步显露疲态[1][9][12] * 预计2026年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1][8][11] * 政策层面可能通过灵活准财政手段(如新型金融工具补充基建资本金、加快地方债处置)提振投资需求,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1][11][15] * 经济将处于走出通缩的探索期,通缩环境可能持续至2026年,2027年后或出现明显改善[2][17][33] * 重要政策时间节点:10月20-23日四中全会(发布公报)、10月26-27日十五五规划建议、12月中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7][8][11]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与行业表现 *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操作需谨慎,警惕尾部风险[1][3][6] * 中国市场(尤其港股)对中美关系恶化的反应比美国市场更剧烈,调整幅度可能达7-14个百分点,时间在1-2周内[20][21][22] * 若市场调整超过10%,或是抄底时机;港股比A股更具超跑机会,但A股在地缘政治风波下表现相对稳定[20][21][23]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国内政策扶持领域,如内需消费、房地产、科技国产替代、反内卷主题[7][23][32] * 资金配置可更多转向A股,因A股基本盘稳定、有国家队托底、对汇率波动敏感度低[23] * 国内消费需求降温,国庆旅游出行数据偏弱,就业市场疲弱限制消费乘数效应[2][12][13][27] * 大众消费偏弱,但新兴品类和小众消费需求相对较好;高端奢侈品需求自8月以来出现跌幅收窄或止跌回稳迹象[27] * 价格压力依然存在,人均消费没有上涨,外卖平台补贴和体育用品折扣力度加深[27][28] * 消费股2025年MSCI中国指数上涨35%,但大消费板块仅反弹8%,整体第三年跑输市场[29] * 制造业投资占GDP比重超15%,但增速从高单位数跌至低单位数,对经济形成拖累[10] * 四季度出口面临基数抬升压力,关税政策影响总体温和可控[2][14] * 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压力比三季度更大,新房销售量同比下降幅度扩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加速下跌[24] * 2026年房地产刺激措施取决于四季度市场情况及宏观环境变化[24] 其他重要内容 * 社保体系改革若路径清晰、有数字目标,可能加速经济再平衡节奏;若描述模糊,则维持渐进改善[2][16][18] *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布局仍低,欧洲投资者更趋长线,美国投资者兴趣集中在与美国相关的交易热点股[30] * 南下资金比例从十几提升到23%-24%左右,但尚未看到有效外资进入[29] * 选股建议坚持自下而上策略,关注被卖压较重但高成长可持续的新消费、有业绩反转机会的传统消费龙头[32] * 企业盈利下修幅度收窄主要来自成本控制,尚未看到明显上调周期,估值水平在16-17倍左右徘徊[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