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锂电材料行业 涵盖动力电池与储能两大需求领域[1] * 纪要重点讨论的公司包括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欣旺达 中创新航[6] 材料领域的天赐材料 多氟多 湖南裕能 富临精工 万润股份 恩捷股份 星源材质 璞泰来 中科电气 贝特瑞 尚太科技等[6][22] 行业需求与增长前景 * 锂电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动力汽车和储能是主要驱动力 预计2025年动力汽车销量增长25% 动力电池需求增速约30%[1][3] * 2025年储能需求预计增长70% 达到550多个GWh 2026年预测增长40%以上[3][11] * 2025年总体动储需求接近2TWh 2026年预计超过2.5TWh 同比增长约25-26%[1][3] 长期来看2027-2030年行业仍将保持15-20%的增速[1][3] * 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预期为1,650万辆 同比增长28% 2026年预计达1,900万辆 同比增长16%[11]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为2,100万辆 同比增长24% 2026年预计达2,500万辆 同比增长17%[11] * 储能需求超预期 2025年国内大储装机量预计为140吉瓦时 同比增长35% 2026年增速可达30%以上[11] 2025年全球储能出货量从500吉瓦时上修到550吉瓦时 同比70%增长 2026年出货量上修到770吉瓦时 同比40%增长[11] 核心材料环节供需与价格走势 * 六氟磷酸锂是2026年最紧张的环节 产能利用率预计提升至90%以上[1][5][16] 供需比率约90%[4][12] 散单价格已从5.5万元涨至7万元以上[1][5][17] 并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长单价格有望跟进至8万元[17] * 铁锂正极环节也较为紧张 供需比率约80%[4][12] 高端产品(如4代和4代半)供不应求 主要由富临和裕能大规模高质量供货[1][19] 高端铁锂价格有望上涨1,000-2,000元[19] 行业整体供需紧张 储能需求超预期拉动明显[1][18] 2026年铁锂运能预计从2025年的约100万吨扩展到130万吨左右[18] * 电解液市场确定性涨价 天赐化工现有11万吨产能中3万吨可开但倾向于挺价 多氟多现有6.5万吨产能中1万吨老线因成本高未开动 2026年新增产能有限 有利于价格上涨及企业盈利提升[1][13][14] * 隔膜行业新增产能不多 头部厂商如恩捷 新源处于满产满销状态[1][20] 供需比率约75%[4][12] 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从2025年66%提升至2026年74%[1][20] 有较强挺价意愿但价格弹性相对有限[7][20] * 负极材料市场扩展有序 产品差异性大 快充负极一直比较紧张而普通负极相对平淡[2][7] 高性价比负极需求更好 快充负极盈利保持良好有小幅修复空间[7] 如果快充需求超预期可能导致部分订单供不应求[2] 其他材料环节与技术创新 * 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提升不明显 需求偏弱 盈利端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大[4][8] 但固态电池的发展将继续推动三元正极和高镍正极材料的需求 长期来看相关公司发展逻辑依然较好[4][9] * 固态电池的发展中期将继续推动三元和高镍正极需求 富锂锰基材料也由现有正极公司开发 资源品价格未来预计相对平稳 钴价可能有较大弹性 三元正极材料盈利在逐步修复[9] * 一些小型添加剂如碳纳米管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结构件环节具有重要地位 盈利确定性较高[9] 企业盈利弹性与估值 * 由于连续三年亏损 头部公司有强烈挺价意愿 各主流材料环节盈利弹性较大[4][12] 部分主流票估值处于15-20倍水平 有很大的上涨空间[4][12] * 六氟价格上涨超预期 若涨幅达2万元 天赐材料单位净利将从800元涨到2,500元以上 业绩可达30亿元左右 天际股份单位盈利将回升至1.5万元左右 业绩可达8亿元左右[17] * 若铁锂全部涨价1,500元 湖南裕能力争业绩达到30亿元 当前估值仅15倍[19] * 若负极材料普遍涨500元 尚太科技业绩可达16亿元 其海外订单定价更高 单位净利可达4,000元以上[21] 产能与扩产计划 * 新洲帮收购的石磊产能 2025年底有效产能预计为3.5万至3.6万吨 2025年有效产能预计2万吨 2026年将新增1.5万吨投产[15] * 隔膜厂商恩捷股份2025年底湿法有效产能约120亿平方米 2026年湿法无新增 但干法有爬坡 总产量在135-140亿平方米水平 星源材质佛山和马来基地投产后增量约15亿平方米[20] * 负极材料厂商如璞泰来 中科电气 贝特瑞 尚太科技均稳定扩展10万吨左右[21]
锂电材料专题汇报
2025-10-13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