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水泥行业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盈利与需求 * 2025年水泥行业盈利预计从年初的400亿降至300多亿 [1] * 2025年全年水泥需求预计同比下降6%-7%至17亿吨左右 [3][12] * 2026年需求跌幅或收窄 预计比2025年进一步下降约3% [12][13] * 中长期看 2030年需求或降至15亿吨左右 [3][13] 价格走势与市场表现 * 8月下旬尝试推涨水泥价格效果不佳 仅西南和中南地区9月环比8月有实质性上涨 [1][3] * 西南地区提价11个百分点 [3] * 华东长三角地区价格维持在七八月份水平 推涨失败 [1][3] * 四季度水泥价格总体震荡上行 但区域表现分化 [1][9] * 1-8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滑约5% 但价格表现不理想 [11] 供给调控与错峰生产 * 三季度全国各地有错峰生产安排 四季度西南 中南 西北和华北地区陆续开启错峰生产 [2] * 华东长三角地区错峰生产执行较差 [2][4] * 错峰生产执行不到位是价格推涨困难的核心原因之一 [4][11] * 超产管控到位后 错峰生产时间预计减少 [3][20] 政策影响 * 工信部提出年底完成超产指标处置 并推进产能置换 [1][5] * 已有6,100万吨产能置换方案 [1][5] * 政策明确行业协会作用 为后期工作提供支持 [1][7] * 2024-2025年碳配额继续免费分配 碳排放标准大概率设定在0.8左右 [8] * 短期内碳配额政策对行业无重大限制 [8] 其他重要内容 产能与监管 * 截至2025年全国熟料总产能为16.3亿吨 [15] * 超产管控严格执行后 总产能预计逐步减少到15亿吨左右 [15] * 重庆试点在线监测系统争取四季度上线 明年全面推广 [3][21] * 在线监测系统误差控制在3%左右 不超过5% [27] * 未来监管需与碳交易对接 各部门需紧密合作 [3][22] 区域差异与企业行为 * 长三角地区企业配合度差 例如江苏一家民营企业从7月起一直未停产 [4] * 大企业积极配合涨价 实力型企业降低单吨盈利诉求 [10] * 区域表现差异大 重庆进展较好 江苏省则不够重视 [16] * 异地置换实施难度大 具体情况因地区而异 [17] * 购买水泥产能指标不易 实际成本因减量置换翻倍至120元每吨 [18][19] 监管执行细节 * 国家文件要求按照日产进行最严格的监控 [24] * 短期内不同省份执行方式可能导致混乱 [25] * 环保部具备惩罚手段 而工信部没有执法权 [23]
水泥行业近况跟踪及展望
2025-10-14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