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与工业科技- 人形机器人及其对汽车与工业科技的利润影响-Autos & Industrial Tech_ Platforms & Power - Part II_ Humanoids and profit implications for autos & industrial tech
2025-10-15 11:14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报告主要涉及汽车与工业科技行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重点分析的公司包括特斯拉、捷普、伟创力 [1] * 提及的北美主要人形机器人公司包括Agility、Apptronik、Boston Dynamics、Figure AI、Sanctuary和1X [1] * 报告中还提到供应链中的亚洲公司,如三花智控、Harmonic Drive、Leaderdrive、鸿海、广达、立讯精密、领益智造、海康威视、华勤技术、科大讯飞和商汤科技 [16] * 在工业科技生态系统中,关键产品提供商包括TE Connectivity和Amphenol等公司 [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潜力与预测 * 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约2万台增长至2035年的约140万台,收入达到约380亿美元 [3][35] * 高盛的"蓝海"情景预测市场规模可达2050亿美元,特斯拉CEO则提出Optimus长期可能产生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 [8] * 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每年约55万台,这表明2035年140万台的预测将依赖于在工业和消费/商业场景的共同采用 [8][56]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潜在方案,例如美国制造业有约1300万从业人员,美国材料处理领域有超过100万个职位空缺 [39] 技术现状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技术借助AI正在快速进步,但在规模化部署前仍需解决硬件、软件/推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安全性方面的挑战 [2] * 硬件挑战包括手部触觉/精度、工作速度和电池续航 [2] * 软件挑战主要涉及在复杂环境中的推理能力,以及收集训练机器人AI所需的数据 [2][20][27] * 行业预计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人形机器人才能在受控环境(如工厂)中开始规模化应用 [2][57] 特斯拉的机遇与优势 * 特斯拉可能通过内部使用和对外销售Optimus机器人双重受益 [10] * 公司可以利用其在车辆/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功率电子/半导体、导航相关AI软件和制造能力,这可能为每台机器人带来数千美元的成本优势 [10][62][66] * 特斯拉的工厂环境可用于收集训练数据 [10] * 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业务可能为特斯拉每股收益贡献0.10美元至3.00美元,到2035年可能贡献0.20美元至13.00美元 [10][66] EMS公司的角色与机遇 * 捷普和伟创力等EMS公司凭借其在制造、自动化、供应链、材料科学、计算和功率电子等方面的能力,有望在人形机器人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11][14][71] * 捷普与Apptronik合作,并因其与亚马逊和特斯拉的牢固业务关系而处于有利地位 [11] * 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业务对捷普的每股收益影响可能高达约1美元,对伟创力可能高达约0.25美元 [11][14] * 到2035年,对捷普的每股收益影响可能高达约4美元,对伟创力可能高达约1美元 [13][14] 平台与功率的重要性 * 人形机器人是另一个可以围绕"平台"和"功率"领域进行审视的市场,这两个领域对汽车和工业科技行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9][17] * 功率效率对于电池寿命至关重要,功率管理对于为训练AI所需的数据中心供电也至关重要 [9][17] * 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可以成为高利润软件和服务的平台 [9][17] 其他重要内容 主要人形机器人公司动态 * 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专注于物流和制造,目标是通过其RoboFab工厂每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 [76][77][82] * Apptronik的Apollo机器人正部署于物流和制造领域,并与梅赛德斯-奔驰和捷普等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84][85][90] * Boston Dynamics(现代汽车旗下)推出了电动版Atlas机器人,并与丰田研究所和英伟达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92][94][98] * Figure AI开发了自己的基础模型Helix,并与宝马合作,其BotQ工厂计划每年生产高达1.2万台机器人 [101][102][108] * Sanctuary AI专注于手部的触觉能力和灵活性,其Phoenix机器人已进行商业部署 [110][112][113] * 1X Technologies专注于家用机器人,其NEO平台计划于2025年底开始家庭测试 [115][116][121] 投资重点与供应链 * 当前在美国覆盖范围内投资此机会的最佳方式是关注工业科技生态系统,特别是那些为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和数据中心提供核心技术的公司 [15] * 亚洲供应链中有多家公司涉足此市场,相关细节可参考报告"Humanoid Robots III: The supply chain dynamism" [16] * 谐波传动系统公司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受益者,因其在精密减速齿轮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 [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