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报告聚焦于亚太地区科技行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供应链 [1] * 核心研究对象为台湾的AI服务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3] * 具体涉及的公司包括ODM领域的鸿海(Hon Hai)、广达(Quanta)、纬创(Wistron),以及零部件领域的台达电(Delta,电源供应)、奇鋐(AVC,散热)、金像电子(King Slide,机构件)等 [3][4][33]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资本支出进入多年上升周期 * 驱动因素包括超大规模云服务商(CSP)为维持护城河进行的激进投资、主权AI项目以及持续的企业AI应用 [1][8] * 全球团队预计到2030年,全球云资本支出将达到1.2万亿美元,较2025年水平增长近两倍,其中前五大CSP贡献60-70%的资本支出 [1][8] * OpenAI可能在2033年前部署高达250GW的计算容量,这仅是众多AI生态系统中的一个 [1][8] * 戴尔(Dell)的AI服务器收入在2025-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为33%,显示企业AI需求强劲 [1][8] 近期CSP资本支出强劲增长 * 预计前五大CSP的资本支出在2025年同比增长60%,2026年同比增长22% [2][11] * 市场对2025/26年全球云资本支出的共识自2025年1月以来已分别上调26%和47% [2][14] 具体AI投资项目带来巨大供应链机遇 * 英伟达(Nvidia)与OpenAI的10GW AI投资以及Stargate项目的10GW数据中心计划,总计20GW容量 [2][12] * 该容量相当于800万至1000万颗英伟达GPU,或11.1万至13.9万个GB200/GB300服务器机柜 [2][12][15] * 假设项目为期5年,预计每年将为ODM厂商带来670亿至97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相当于鸿海/广达/纬创2026年预估服务器收入的1-2倍 [2][12][15] * 预计每年为电源/散热供应商带来10亿至2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为台达电2026年预估服务器电源销售额增加24-35% [2][12][15] 台湾供应链公司为最大受益者 * 台湾公司供应近全部AI GPU、90%以上的AI服务器/电源,以及部分散热/机构件,使其成为AI繁荣的最大受益者 [3][16] * 领先供应商因定制能力、经过验证的交付/质量记录以及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自2010年以来保持净现金状况和正营运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而最有可能受益于AI平台迁移 [3][16] * 纬创有望因戴尔指引2026财年AI服务器销售额达200亿美元(此前为150亿美元)而获得强劲动能 [3][16]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建议与估值 * 报告重申对鸿海、广达、纬创、台达电、奇鋐、金像电子的“买入”评级 [4][33] * 鸿海2026年预估市盈率为12.7倍,低于台湾领先ODM/EMS同业的平均14.4倍和整体同业平均19.7倍,估值具吸引力 [34] * 广达、台达电、奇鋐和金像电子拥有最多元化的AI服务器客户/项目基础 [35]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包括AI服务器、PC、智能手机需求强于预期,运营杠杆改善,竞争减缓等 [39][45][47][50][51] * 下行风险包括GPU/零部件短缺导致AI服务器需求疲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导致需求减弱,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毛利率,竞争加剧,汇率波动不利等 [40][44][48][50][52] 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 鸿海自2011年起呈现净现金状况,自2010年以来大部分时间自由现金流为正 [17][18][24] * 台达电自2010年起呈现净现金状况,并显示出自2010年以来强劲的正营运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19][20][21][22][23] * 奇鋐自2010年起(除2018年外)呈现净现金状况,并显示出自2010年以来(除2018年外)的正营运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25][26][29][30] * 金像电子自2010年起呈现净现金状况,并显示出自2010年以来持续的正营运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27][28][31][32]
亚洲人工智能供应链将从科技巨头看涨的人工智能资本支出中迎来多年增长-AI supply chain to embrace multi-year growth from tech giants‘ bullish AI capex
2025-10-16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