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包括能源(原油、天然气、煤炭)、石化化工(炼化、聚酯产业链)、集运以及纯碱和玻璃行业 [1][2][6] * 公司方面提及中国三大能源央企、国内最大炼化央企及神华等企业 [1][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原油市场 * 供给端:OPEC+自2025年4月起增产,OPEC总产量达2,900万桶/日,其中沙特接近1,000万桶/日 [1][16][17] 1-8月已增产175万桶/日,但沙特以外国家闲置产能有限,四季度增产持续性或不强 [1][2] 美国原油产量为1,363万桶/日,高于2024年水平,但未大幅增长 [16][18] * 需求端:受关税冲突影响,需求损失约30万桶/日 [1][2] EIA预计四季度供需过剩程度从200万桶/日扩大至221万桶/日 [16] 三季度WTI均价接近65美元,布伦特68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2%到14% [16] * 地缘政治与宏观:地缘政治风险(如巴以停火协议)缓解加大油价下行风险 [1][2][24] 美联储可能降息刺激消费,但四季度表现仍可能疲软 [19] 天然气市场 * 长期向好:预计2040-2045年达峰值6,100亿方,较当前3,500-4,000亿方有50%增长空间 [1][3] 作为能源转型替代能源地位坚定 [3] * 短期表现:2025年上半年暖冬致表观消费量降3.5%,但实际消费量增2.1%,显示韧性 [3] 前8个月表销累计同比负0.1%,较前三个月负3.25%改善 [3] 四季度欧洲气温同比下滑预计支撑需求 [2][34] * 供应与价格:欧洲LNG进口同比增30%保持供应充足 [2][34] 中国重点销售巨头实现价格同比增长,市场化改革加速后上游资源端和渠道优势企业将受益 [3] 煤炭市场 * 价格走强原因:反内卷政策致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 [6][7] 近期天气异常致沿海八省热耗上升,供给受压制且进口停滞 [6][8] 港口煤价从9月底690-700元涨至730元左右 [8] * 周期判断:本轮周期或已触底,类似2015年状态,2025年6月可能是10年周期最低点,明年处于筑底向上时期 [2][9] 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在5%发电增速预测下仍有增长空间 [2][9] * 投资前景:2025年6月板块平均市净率约一倍,部分焦煤公司PB到0.6-0.7,后续仍具投资性价比 [11] 下游炼化与聚酯产业链 * 供需格局:需求修复较弱,供给端大幅投产确定性强 [4] 2025年上半年石脑油至终端聚酯产品价差不乐观,多数产品价差历史分位在50%以下 [4] 长周期资本开支反转周期预计26或27年见顶 [4][5] * 企业动态:国内最大炼化央企推动在建项目重新FID,不通过项目将改造或砍掉,预计26年投资策略变化 [5] 反内卷政策下,企业持续投建新材料、新需求领域(如集成电路、新能源) [5] * 产品表现:三季度聚酯产业链各品种震荡下行,越靠近终端跌幅越大 [38] PTA加工费处历史低位导致检修多,2025年前9个月TA累计同比增3.3%,远低于去年12.6% [38][39] “金九银十”旺季表现不佳,聚酯开工负荷约91%,但江浙涤丝产销缩水,库存上升 [39][40] 集运市场 * 三季度表现:期限价格重心下移,旺季不明显 [2][25] 美国集装箱吞吐量下滑,但对欧盟、非洲、东南亚出口强劲 [2][27] * 展望与运力:航司宣布10月下半旬和11月涨价计划,对冬季旺季持乐观态度 [2][26] 2025年集装箱市场运力增速和吞吐量增速分别为6.56%和2.5%,供需增速差4.06% [32] 2026年供需差预计收紧至0.78% [32] * 港口费用:中美自2025年10月14日起互征港口特别费用,但成本增加幅度相当(约几百美元),实际影响有限 [27] 纯碱与玻璃市场 * 玻璃市场:供应压力相对较小,在产日熔量约15.5万吨达阶段性低点 [44] 但需求疲软,2025年库存处同比高位,即使旺季也未明显去库 [45] 房地产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负增长,终端需求难显著改善 [47] * 纯碱市场:面临巨大供需压力,库存水平已超过2020年初,企业去库存压力空前 [51][52] 行业利润微幅亏损,但不足以引发大面积减产 [53] 光伏行业反内卷可能减少对纯碱的需求 [55] * 价差操作:长期可考虑做多玻璃、空头纯碱的价差操作策略 [57]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能源安全: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70%-71%,天然气进口依存度40%左右 [3] 三大能源央企2019-2024年资本开支年化增长率达6.8%,未因2025年油价下跌下调资本开支 [1][3] * 政策影响:反内卷政策是中期过程,旨在优化产能结构,但石化行业产能出清节奏较慢 [20] 15规划出台将指引行业政策执行方向 [20] * 出口结构变化:中国高技术产品(如集成电路、汽车)出口主导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同比下滑 [31]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佳,但家电家具同比下降 [31]
能源:如何看待能源价格
2025-10-16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