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RO/CDMO)[1] * 涉及的公司包括药明康德(WuXi Apptec)、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康龙化成(Pharmaron)、凯莱英(Asymchem)、药明合联(WuXi XDC)[3][6][7][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三季度业绩展望:环比改善但同比增速可能放缓 由于高基数效应,3Q25整体增长率可能不及上半年,但预计随着项目推进和新产能释放将实现环比改善[2][3] 预计公司不会在第三季度修正其全年指引,因公司可能采取审慎态度[3][7] 具体预测:药明康德销售额增长+10%(2Q25为+20%),调整后净利润增长+15%(2Q25为+48%)[3] 康龙化成销售额增长+8%(2Q25为+14%),调整后净利润增长+10%(2Q25为+16%)[3] 凯莱英销售额增长+19%(2Q25为+28%),调整后净利润增长+36%(基于相对较低的基数,2Q25为+34%)[3] * 新订单增长势头预计保持韧性 当前需求主要由CMO项目和新兴模式支持,例如GLP-1/多肽产能和抗体偶联药物(ADCs)[2][8] 早期研发的复苏情况不一,但多数公司预计2026年将随美联储降息后的资金复苏而改善[8] 药明康德在多肽和小分子口服GLP-1领域的订单储备增长以及凯莱英来自多肽和ADCs的订单增长是关注焦点[8] * 政策与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短期波动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US Biosecure Act)于10月9日作为修正案(SA3841)纳入参议院通过的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FY26 NDAA),但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2][11][13] 尽管客户在风险管理上对地域多元化的心态有所改变,但技术/执行优势在当前阶段似乎仍超过地缘政治担忧,尚未观察到大规模订单转移的明确迹象[11] 特朗普宣布的100%药品关税对主要涉及原料药/药物底物的中国CDMO直接影响有限,且多家公司已在美国设有设施并正在扩张[12] * 中国CDMO公司积极进行海外产能扩张 药明康德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拥有或建设研发及生产产能[19] 药明生物在美国、爱尔兰、德国拥有总产能72千升(占2024年底300千升总产能的约24%),并正在美国伍斯特建设36千升产能,在新加坡建设120千升产能[19] 药明合联新加坡基地已于6月实现机械完工,预计2026年实现GMP运营[19] 凯莱英在美国波士顿和英国桑威奇拥有研发及生产设施[19] 康龙化成在英国和美国拥有实验室服务及小分子CMC产能[19] *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上调 高盛将覆盖公司的每股收益(EPS)预估平均上调+1.4%(2025财年)、+2.8%(2026财年)、+3.4%(2027财年),以反映韧性的订单势头和公司特定更新[6][17] 相应上调了各公司的12个月目标价,例如凯莱英H股目标价从96.60港元上调至106.30港元,药明康德H股目标价从96.90港元上调至109.60港元[16][20] 其他重要内容 * 关键财务数据与预测 提供了各公司历史及预测的销售额、订单储备、新订单、调整后净利润等详细数据[10][18] 例如,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销售额为445亿人民币(增长13%),2026年为495亿人民币(增长11%)[10] 凯莱英预计3Q25调整后净利润为10.73亿人民币(增长36%),2025年调整后净利润为16%增长[18] * 业绩发布日期 药明康德(2025年10月24日)、康龙化成(2025年10月28日)、凯莱英(2025年10月30日)[6] * 投资风险提示 各公司均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全球制药研发支出放缓、生物技术融资下滑、人才保留挑战、知识产权处理风险等潜在风险[21][22][23][24][25]
中国CDMO-2025 年第三季度前瞻:关注新订单与盈利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China Healthcare CDMOs_ 3Q25 preview_ Eyes on New Order and Earnings Resilience to Navigate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