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掘金 聚焦存力&载力
2025-10-19 2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存储芯片行业(包括DRAM、NAND Flash、NOR Flash、企业级SSD)、PCB(印刷电路板)行业、CCL(覆铜板)行业、算力产业链[1][13] * 公司: * 存储芯片:三星、美光、海力士、江波龙、闪迪、铠侠、长存、长鑫、中微、拓荆[1][3][5][10][12] * PCB/CCL:台积电、英伟达、寒武纪、升腾、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生益科技、南亚新材、华正新材、建滔[13][14][16][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存储芯片市场:全面涨价潮持续 * 存储芯片市场自2025年9月起经历全面涨价潮,由供给端收缩和AI需求爆发双重驱动[1][3] * 价格走势:三星将第四季度DRAM合约价格上调15%-30%,NAND Flash价格上调5%-10%;美光也上调价格20%-30%并暂停报价[3];预计NAND价格明年将继续上涨30%左右,企业级SSD涨幅预计超过10个百分点并延续到2026年[1][5][10];DRAM尤其是HBM整体价格上涨将持续至2026年[1][8] * 供给端:主要厂商减少产能扩张,NAND厂商因营业利润率较低难以大规模扩产[1][5];NOR Flash市场供给收缩,晶圆厂产能紧张[1][9] * 需求端: * AI驱动:AI服务器对DDR5、HBM和ESSD需求快速增长[2];AI服务器单台设备对DRAM需求几何级数增加,OpenAI预期消耗90万片DRAM晶圆[1][8];大模型带动Token数量提升及KV cache数量增加,产生巨大供需缺口[7][10] * 终端设备:手机等终端设备起始内存容量提升,形成云侧与端侧共振[1][8];AI端侧创新(如AR手机、AR PC)和汽车电子需求结构性增长,预计2026年将显著提升对NOR Flash容量的需求[1][9] PCB与CCL市场:受益于算力需求高景气 * PCB板块主要跟随海外算力链发展[1][13];台积电三季度收入达330亿美元,全年资本开支预期上调至400-420亿美元;英伟达明年GPU AISC出货量预计大增,总体出货量或达800万颗以上[13];中国国产算力芯片将在2026年迎来放量元年[1][13] * CCL市场出现涨价趋势,今年内已出现两次中大幅度调价;从8月起建涛宣布涨价7-8个百分点,10月各家厂商陆续落地类似幅度调整;涨价主要集中在FR4及以下产品,原因包括下游PCB高端产品需求旺盛以及上游原材料(铜箔、玻纤及金价)上涨[4][14][15] * 未来驱动因素: * 技术方案:Robin方案逐渐明朗,预计2026年VR200出货量增加;CVG Tree材料变化提升价值量;CPS采用单带封装结构增加PCB用量[17] * 价值量提升:预测单个GPU对应的PCB价值量可达1,400美元,Robin方案中一个组件就接近900美元,相比之前G300约400美元有显著增长[17] * 发展趋势:正交背板替代线缆结构成为主流趋势[18][20]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影响与投资建议 * AI服务器对内存与存储的高需求对消费类产品造成挤压[2][6];高端产品(如企业级SSD)的生产挤压了消费级产品[1][6] * 投资关注链: * 涨价链:建议关注NAND占比较大的公司(如江波龙、闪迪、铠侠)以及DRAM领域的大型企业[10][12] * 两存产业链:关注长存和长鑫在3D NAND和DRAM产能扩张中对上游设备、材料及配套芯片厂商的拉动作用(如中微、拓荆)[12] * PCB/CCL:窄版领域深南电路、兴森科技将显著受益;CCL领域生益科技、南亚新材、华正新材、建滔等公司业绩弹性明显[16];对2026年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估值仍有上升空间[4][19]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挑战:PCB行业面临马九材料应用的不确定性;新供应商导入可能带来竞争,但由于验证壁垒存在,不会大量涌入恶化供应格局[18] * 机遇:国内企业如深艺科技、南亚新材等有望通过送样进度获得更多机会[18];AI带来的高需求持续推动行业景气度[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