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量子科技行业 涵盖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 量子测量三大分支 [2] * 纪要重点分析的公司是国盾量子(国盾科技)[2][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量子技术发展现状与阶段 * 量子技术发展分为理论奠基 技术探索 产品突破三个阶段 目前处于产品突破阶段(2018年至今)[1][2] * 宏观量子力学将微观粒子行为扩展到宏观系统 并在202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认可 [1][4] * 经典计算受限于"量子隧穿"效应 面临性能瓶颈 量子计算利用电子 超导线圈等载体可突破此极限 [1][5][6] 量子计算核心技术原理与价值 * 量子叠加态使N个量子比特可同时表示2^N种状态 实现计算空间指数级增长 适用于大数据分解 模型模拟等领域 [2][8][9] * 量子纠缠赋予复杂系统强大的全局协同能力 对新材料研发 药物开发中的分子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2][10] * 实现完整量子计算机需六大步骤 构建物理量比特 初始化 应用量子门 电路执行 演化 测定 [12]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与瓶颈 * 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超导 离子阱 光子等 处于竞争共存与融合互补格局 [12][13][14] * 超导技术保持度较好 目前最主导 离子阱具有高保真度 光子扩展性能优秀 [13] * 当前应用落地的主要瓶颈是"退相关"问题 即外部环境导致信息丢失 纠错需要大量物理资源进行冗余编码 [15] * 量子计算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主要探索方式为专用机商业化和混合算法 [16] 量子通信发展现状与重要性 * 量子通信利用单光子编码实现物理层面不可分割加密 确保信息安全 [20] * 为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密码学威胁 业界提出数学方法(PQC)和物理方法(QQD)两种路径 [21]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中期阶段(量子安全互联网阶段) 已建成全国范围内1 2万个节点 包括京沪干线和卫星互联 [21][22] 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表现 * 从论文数量看 美国和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高被引论文比例上 美国占33 9% 中国占15% 存在差距 [19] * 在发明专利方面 美国企业在全球前十中占据6席 中国仅占1席 [19] *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领先的量子技术专利 多个学校和研究机构位列全球专利数前十名 [23] 公司(国盾量子)产品与业务 * 国盾量子产品包括三类 量子保密通信卫星"墨子号"及京沪干线等网络 信道和密钥组网交换产品 小型化地面站设备 [2][24] * 公司产品工程化能力强 可与经典设备无缝融合 产品从机柜升级为模块化板卡 [2][24] * 在量子计算领域 公司开发超导计算机 最高性能达504比特 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5] * 在测控设备方面 公司产品包括冷原子重力仪 激光频谱梳 单光子成像雷达等 [26] 公司(国盾量子)财务与市场预期 * 一家A股上市公司投资相关项目后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业务增长1 2倍 [1][4] * 国盾量子2025年预计收入约3 5亿元人民币 扣非净利润约2000多万元 [2][27] * 公司当前估值相对较低 市场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 有望成为千亿级公司 [2][27] * 到2030年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几十亿美元 到2035年可能增长至数百亿美元 [18] 公司(国盾量子)行业应用探索 * 公司在政务 金融 电力三大领域积极探索应用落地 如政务办公加密 金融监管报送 电力调度等 [28] * 公司开发多种终端产品 如智能手机 安全执法仪 并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加密办公应用 用户规模达数百万 [28] 其他重要内容 * 多家公司公布实用化容错型全尺度量子计算机(FTQC)计划 Quantum计划2027年实现100逻辑比特 IBM计划2029年推出200逻辑比特系统 Google计划2030年前后推出百万物理比特FTQC 微软计划使用百万级逻辑比特 [1][7][8] * 国际交流受限使得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更多依靠自力更生 [19]
量子科技深度报告讲解及国盾量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