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观点-稳定币:人民币国际化催化剂还是配角?-Stablecoins_ catalyst or sideshow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__ Stablecoins_ a game changer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_
美国银行美国银行(US:BAC)2025-10-19 2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稳定币与加密货币行业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跨境支付与结算行业[1][8][9] * 公司:Tether Limited(发行USDT) Circle(发行USDC) Ethena PayPal等稳定币发行商[13] 提及中国人民银行(PBoC)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等监管机构[5][18][4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对稳定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谨慎观点 * 核心观点认为稳定币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对其增长潜力持谨慎态度[1][10] 人民币的全球接受度根本上取决于流动性 稳定性及投资者信心等基本面因素 而非其是否以稳定币形式存在[5][55] * 论据包括稳定币在用户采用 发行商盈利能力和合规风险方面面临显著挑战[1][10] 人民币在资本账户开放和治理等避险货币关键特征上得分相对较低[56]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有效的途径是继续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币互换和结算协议[5][60] 稳定币的用户采用场景有限 * 稳定币有四大应用场景:跨境支付 零售支付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基础货币 以及高通胀新兴市场持有者的价值储存[2][21] 其中最具前景的是跨境支付 因其能提供近乎即时的结算且成本远低于传统方式(如国际电汇费用为30-50美元 汇款成本为6.65% 而稳定币转账成本低于0.01美元)[22][23][27] * 在其他场景增长潜力有限:中国移动支付应用(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渗透率已达87% 为全球最高 消费者缺乏转向稳定币的动机[33][36] 中国已禁止加密货币交易 限制了作为基础货币的需求[39] 作为价值储存工具 需求将偏向美元等更具避险地位的货币 而非人民币稳定币[40][42] 稳定币发行商的盈利挑战 * 发行商利润主要来自储备资产的利息收入 因为稳定币持有者不获得利息[3][44] 该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利率环境[3][45] * 中国3个月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仅为1.4%左右 而美国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约为4% 使得人民币稳定币的盈利能力更具挑战性[46][50] 发行商也可通过创建和销毁稳定币收取费用盈利 但高费用可能阻碍用户采用[3][46] 稳定币面临的合规与安全风险 * 与需要个人信息的传统银行账户不同 稳定币仅与作为身份替代的钱包地址关联 存在监管盲点[4][47] 香港的《稳定币条例》更强调合规 要求发行商对新客户进行实名验证并保存用户记录至少五年[4][18] 香港金管局表示最初仅会授予少数牌照 近期的可扩展性受阻[4][48] * 人民币稳定币可能面临地理集中风险 因为中国/香港缺乏成熟的公有链 交易可能依赖于以太坊或Solana等现有区块链 而这些区块链的验证者多数位于美国和欧洲(例如Solana验证者18%在美国) 在地缘政治紧张升级时可能产生风险[49][52] 其他重要内容 稳定币机制与监管框架 * 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通常1:1)挂钩并在公有区块链上运行的加密货币[11] 发行机制是当消费者购买稳定币时 发行商需购买等额的储备资产(如现金 短期政府证券)进行全额支持 赎回时销毁代币并返还法币[14][15][16] 稳定币被设计为交换媒介或价值储存 而非投资资产[17] * 比较了香港 美国 欧盟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三地均要求发行商持有高质量 流动性储备并保证按面值赎回 但香港在合规(如实名验证)方面要求更严格[18][19]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进展与替代路径 * 截至202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经济体建立了货币互换协议 总规模达4.5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与韩国和印尼的协议规模最大 各为4000亿元人民币[60][61] 跨境货物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支付份额已稳步上升 在2023年底达到25%[5][60][64] * 长期来看 人民币稳定币可能在特定领域带来增量益处:促进与一带一路伙伴的贸易人民币结算 减少数字商务中的摩擦 增强银行服务有限的离岸市场的使用[59] 市场数据与现状 * 美元稳定币在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2800亿美元)中占比超过95% 其中USDT市值约1674亿美元 占主导地位 USDC市值约691亿美元[12][13] 与美元稳定币相比 以欧元和离岸人民币计价的稳定币市值微不足道[12][13] 加密货币月交易量虽呈轻微上升趋势 但仍高度波动[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