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稀土供应链与半导体(芯片)行业[1] * 公司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 研究团队发布报告[6]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稀土管控的战略与战术考量 * 中国近期升级稀土管控 要求境外生产的含有中国原产稀土且价值比例达到0.1%及以上的产品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证 并对用于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的出口申请进行逐案审批[1] * 此举旨在完善出口管制框架 促进科技和地缘政治对等 并为APEC领导人会议争取谈判筹码[2][3] * 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在9月谈判后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举措 包括扩大实体清单 推动对军民两用技术的监管 对中国造船业发起301调查 以及对盟友施压加强芯片技术管控[3] 中国稀土管控的执行能力与挑战 * 中国难以完全复制美国的长臂管辖体系 因其缺乏美国数十年建立的法律框架 成熟的全球许可体系 与盟友的紧密合作以及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9] * 中国的出口管制框架直到2021年才正式确立 全球合规制度仍在建立 海外追踪能力有限[8][9]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在精炼和磁体制造环节 图表显示中国在精炼和磁体生产环节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国家[7][10] * 精炼环节因技术复杂和环保审批而壁垒较高 磁体制造目前只有中国和日本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中国在2023年禁止出口相关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10] 潜在风险与未来走向 * 大幅收紧稀土管控可能加速全球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 美国 欧盟 日本 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已通过联合采购 加大战略储备 增加开采与加工项目等方式推进分散化[10] * 美国若进一步扩大科技反制(如加大对软件出口的限制)可能拖慢中国的半导体本土化进程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目前为24% 预计到2027年提升至30%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自给率在2024年仅为16%[11] * 基准情形判断为战术性升级后冲突降温 中美双方倾向于维持"稀土换芯片"的均衡状态 寻求达成临时停战协议[12] * 稀土管控的实际执行可能相对温和 中国商务部表示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出口申请都可以获得批准 并将考虑适用通用许可等便利化措施[12]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指出中美"竞争性对抗"仍是长期主线 但对全面脱钩持怀疑态度[12] * 报告包含多个图表展示各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市场份额以及中美管控机制对比[7][8]
中国思考-稀土博弈:战略还是战术?
2025-10-19 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