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调整后,后续如何配置?
2025-10-20 22:49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A股市场、港股市场、美股市场 [1][2][3] * 行业板块:科技/TMT(特别是AI、半导体设备)、银行、煤炭、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电池、工程机械、建材、大众消费、大金融(高股息) [1][4][5][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A股市场情绪与风格 * 市场情绪从极高位回落至百分之六七十的中高区间,但投资者体感调整幅度低于实际数据 [2] * 情绪回落主要因赚钱效应、市场情绪和技术指标显著回落,但资金指标热度仍维持较高水平 [2] * 市场风格切换至银行、煤炭等防御板块,但缺乏需求侧改善的进攻逻辑,对指数突破贡献有限 [4] * 顺周期板块全面复苏需要时间,消费受制于高频数据偏弱 [4] * 市场有效突破仍需等待科技板块再次启动 [4] 科技板块投资前景 * 科技板块是中期重要主线,AI趋势仍在演绎 [5] * 2025年A股中报显示TMT板块订单与补库趋势持续上行,预示未来能延续高景气主动补库状态 [5] * 若中美贸易摩擦缓和趋势延续,科技板块在消化估值压力后有望迎来配置机遇 [1][5] 其他值得关注的方向 * 9月全行业景气指数小幅回落,但TMT内部分化,AI驱动品种继续爬坡 [6][7] * 两条近期改善线索:全球流动性宽松与供需格局改善下的涨价预期品种(有色金属、煤炭、化工、钢铁、电池);部分顺周期及内需消费品(工程机械、建材、大众品)景气回升 [7] * 操作上建议延续均衡配置,关注半导体设备、AI端侧、电池、有色金属,并持有黄金及大金融对冲不确定性 [7] 港股市场分析与策略 * 华泰港股情绪指数从10月2日70多回落至60多,接近中性但未达悲观区间 [8] * 南向资金逆势流入,占比上升至40%,提升市场流动性 [1][12] * 风险偏好高者可适时加仓,要求高胜率者建议等待更好时机 [1][8][9] * 港股今年上涨行业盈利预期上修,资本开支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显示企业扩张意愿增强 [10][15] * 当前港股估值达历史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但因换手率提高和南向资金流入,与历史水平不可比 [13] 全球市场与流动性环境 * 全球流动性宽松(货币总量增速接近2017-2018年水平)、市场结构变化及基本面改善支撑市场处于上行通道 [1][10][11][27] * 美股波动加大,因次级汽车贷款公司违约、区域银行欺诈指控、AI交易泡沫化讨论、美债利率波动及杠杆资金规模达历史新高 [3][21] * 美联储可能逐步结束缩表以应对流动性压力,若及时行动有助于遏制风险蔓延 [25] * 建议美股投资者降低杠杆并采用对冲策略,而非大幅砍仓 [26] AH溢价与跨市场比较 * AH溢价无稳定中枢,主要受投资者结构、制度差异、无风险利率、汇率等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均值回归 [3][18][19] * AH溢价已从30%降至18%-19%,判断需关注驱动因素方向 [19] * 2026年A股与港股性价比大致相同,港股略占优,但关键在判断指标方向而非股息率 [20] AI产业与中长期增长 * AI产业(如GPT)改善企业永续增长盈利预期,导致隐含风险溢价下降 [14] * 对中国AI产业持积极判断,类似美国2023年阶段,Token使用量大幅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14][16] * 整体盈利企稳是积极信号,不必对整个市场持悲观态度 [16][17] 其他重要内容 * 信用市场风险增加,高收益债与投资级债信用利差边际走阔,但尚未蔓延至货币市场 [23][24]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变化导致金融流动性紧张,银行间短期流动性压力指标显现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