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光调研_ 8英寸加州工厂产能现状, 扩产规划与难点, 定制化策略优势与挑战并存
2025-10-20 22:51

公司业务与产能布局 * 公司为Tower Semiconductor(Tower semi),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成,总部在以色列[2] * 核心业务涉及硅光芯片代工,工艺包括传统CMOS、IF、MEMS、discrete、SOI以及CIS等[2] * 全球工厂网络包括以色列的6寸和8寸工厂、美国加州和德州工厂、日本合资工厂(含12寸和8寸)、意大利Agrate合资300毫米工厂以及新墨西哥州300毫米工厂[2][5][6][7] * 未来增长点聚焦300毫米工艺,日本300毫米工厂已有客户进行工程批验证,预计2026年Q2有明显进展[6] 意大利与新墨西哥州的300毫米工厂将提升公司在先进工艺上的产能布局[7] 加州工厂产能现状与瓶颈 * 硅光芯片产能主要集中在加州8寸工厂,目前月产能大致在1万到2万片wafer之间,且处于满产状态[4] 工厂稼动率一直很高,基本都在85%以上[4] * 产能已达上限,难以大幅提升,原因包括:工厂位于市中心,物理扩展空间不足[2] 工艺特殊,从CMOS切换到硅光芯片可能导致产能打八五折甚至八折[3] 后道工艺需要专用机台,造成产能瓶颈[3] 传统SiGe工艺需求旺盛,挤占产能资源[2] * 收入增长驱动:前年(2024年)到去年经历了产能爬坡过程,当前增长主要依靠提升平均销售价格和利润率[4] 扩产规划与预期 * 主要扩产点为美国德州工厂,计划在2025年年底或2026年年初进行扩充,将部分低端硅光产品转移至此,预计每月可增加1000到2000片的出货量[5][8] * 其他产能补充来自以色列200毫米工厂和日本300毫米工厂,但日本工厂短期内产能不会有大幅输出[6][9] * 产能增长目标管理层希望产能扩充30%到50%,但具体数字难以确定,执行层面存在变数[9] 2025年80%到90%的产能仍来自加州工厂,2026年新增部分需依赖其他工厂[4] 定制化策略的挑战与平衡 * 定制化优势: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专属工艺流程来竞争,早期在良率不占优时更关注性能而非成本[11] * 扩产难点:客户产品形态各异导致不同客户的产线不能完全共用,工艺转移和复制存在困难[9][10] 例如800G产品就有三到四种不同布局选择,增加了工艺复杂度[11] * 客户资源平衡:作为代工厂,需平衡大客户与中小客户的需求,不能无限制支持单一客户,以维持客户结构健康,避免市场低迷时资源枯竭[11] 其他重要信息 * SiGe工艺优势:作为公司传统核心技术,结合SOI可服务于手机射频模块,并能同时提供多种SiGe工艺产品,便于客户整合,这是区别于国内SOI厂商的关键优势[2] * 历史扩张尝试:公司曾尝试与南京德科码、合肥、格芯成都工厂、印度塔塔等合作扩充产能,但均未成功[7] * 德州工厂特点:工艺较老,稼动率不高,但地广人稀,扩产空间充足,适合作为中低端硅光芯片的扩产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