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离岸与在岸股票市场 涵盖MSCI中国指数 恒生指数 沪深300指数等主要市场基准[1][5][9] * 公司分析覆盖多个行业板块 包括互联网 金融 科技 资本货物 材料等 重点提及腾讯 阿里巴巴 宁德时代等成分股[49][76][1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表现与估值 * MSCI中国指数自2022年以来相对新兴市场的表现有所改善 2024年总回报达16% 2025年迄今为31%[6][43] * 当前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为13倍 较MSCI新兴市场折价约8%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4.5倍 较MSCI中国存在约12%的溢价[80][124] * 2024年至2025年迄今的强劲回报主要由盈利增长贡献 市盈率重估亦有作用[72][73] * 盈利前景与结构改善 * MSCI中国指数在经历13个季度的盈利预测下调后 在2024年第四季度 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均符合预期 盈利修正广度转正[20][68][69] * 摩根士丹利基础情景预测MSCI中国指数2025年 2026年 2027年盈利增长分别为7% 6% 9%[9][51] * 净资产收益率在2024年下半年触底 预计到2026年底有望追上MSCI新兴市场水平 得益于企业自救 股东回报提升活动及反内卷努力[20][22][23] * 高质量群体在离岸中国股票中的代表性逐渐增加[26][28][29] *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为4.8% 2026年增长放缓 通缩压力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53][54] * 国庆黄金周旅游和零售消费势头明显疲弱 房地产投资已完成大部分调整 但房价前景仍不确定[56][58][59][60][61] * 政策焦点预计将集中在技术自给自足 创新 国家安全和社会福利改革 2026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将是检验再平衡能否持续的关键[40][41] * 技术与产业升级 * 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有成本效益优势 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追赶并领先[32][33][34] * 中国制造业为下一个升级周期奠定了基础 包括规模经济 适应性 快速绿色转型 自动化/AI的迅速采用和庞大人才库[36][37] * 地缘政治与资金流向 * 美中关系处于"竞争性对抗"状态 MSCI中国对美国收入敞口仅为3.3% 在美國前十大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中最低[88][91][92] * 美国存托凭证占MSCI中国指数权重23% 其中超过80%已在香港双重上市[95][96] * 美国投资者在中国股票总所有权中的代表性近年来下降 主动型基金对中国/香港股票保持低配 年内资金流入主要来自被动型基金[98][99][101][105][106][110] * 南向资金势头强劲 偏向互联网 金融和医疗保健板块[118][120][121]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建议与主题 * 建议在结构性科技/增长机会与优质收益标的之间采取平衡配置[157][158] * 反内卷措施是渐进的但不足够 在基础情景下预计到2030年净资产收益率将超过13%[161][162] * 提供了摩根士丹利中国/香港焦点股票列表和中国A股主题股票列表[169][171] * 市场情绪与流动性 * 随着市场回报率相对于存款利率上升 家庭更倾向于承担风险 家庭存款与M2之间的同比差距自2025年7月以来加速收窄[133][135] * 摩根士丹利中国自由流动性指标在6月转为正值 A股保证金融资发出混合信号 看跌看涨比率和相对强弱指数近期处于合理区间[129][130][139][144][145]
中国股票策略 -中国能否在年底前保持强劲势头-China Equity Strategy Can China Finish Strong into Year End
2025-10-21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