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存储芯片行业 [1] * 主要公司:三星、海力士、美光(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控制全球90%的市场份额)[1][6] * 新加入者:国内长鑫存储(长鑫长存)[4][10][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周期性特点 * 存储芯片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价格弹性,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 [2] *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市场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同类产品可替代性强 [2] * 行业垄断格局形成,头部厂商在产能规划和产品定价方面步调一致,导致周期性波动更强 [2] * 大周期变化通常由需求推动,小周期变化则更多由供给和库存影响 [6] 21世纪以来的重要周期复盘 * 2000-2012年:剧烈波动期 *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2001年DRAM价格下跌超过92%,许多二线厂商退出 [3][5] * 2003年起,因Windows普及、家庭PC需求增加、苹果iPod热销等因素,需求增长,价格开始上涨 [3][5] * 2005年主要厂商激进扩产,但Vista系统接受度低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2007年下半年起DRAM价格经历长达两年的下跌 [3][5] * 2010-2012年:格局重塑期 * 启梦达破产、幸存者削减资本开支、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供需重新平衡,存储价格触底反弹 [1][6] * 三星、海力士、美光三足鼎立格局形成,控制全球90%市场份额 [1][6] * 2013年至今:稳定协同期 * 美光收购尔必达后格局稳定,头部厂商在资本开支和产能扩张上更为克制,协同合作,优先考虑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6] * 2012年后经历了三个主要周期,每个周期持续3-4年 [1][8] * 2012-2015年周期:由移动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渗透、4G换机潮驱动;2014年原厂扩产导致供过于求 [8] * 2016-2019年周期:由云厂商资本开支加大、比特币市场繁荣驱动;部分DRAM产能转至3D NAND导致DRAM缺货涨价;2018年扩产后供给增加,需求疲软导致价格滑落 [8] * 2020-2023年周期:由疫情带动居家办公、PC/服务器需求及5G终端容量增长驱动;产能受限,存储价格在2022年一季度见顶;后因疫情缓解、新厂商投产、经济疲软,价格下跌 [1][8] 当前(2025年)超级周期的特点与展望 * 驱动因素不同:由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推动的服务器及企业级存储需求快速增长驱动,而非仅靠供给减少 [9] * 厂商行为更理性:原厂价动力基于实际市场需求,产能扩展根据需求控制,以确保利润水平 [9][10] * 未来格局可能生变:随着国内长鑫存储等新加入者以及半导体制造问题解决,三足鼎立格局可能被打破 [4][10][11] * 产能扩张预期:预计2026年原厂产能将扩张十几个百分点,但后续增速将放缓 [11] * 长期趋势:原厂将更理性地进行产能扩张以维持利润,新技术和市场需求(如AI及企业级存储需求)将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 [1][6][7][11] 其他重要内容 * 新入玩家门槛变高,使得现有格局进一步巩固 [6] * 长期来看,存储行业可能成为下一个面板产业 [11]
存储二十年周期复盘
2025-10-21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