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电力行业 涉及电力市场改革 新能源 储能 电网投资等领域 [1] * 公司层面提及发电集团 电网公司(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以及各省份的电力市场参与者 [14][16][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电力改革目标与进展 * 电力改革目标是实现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 目标在2025年初步形成 2030年基本完成 但目前进展较预期稍慢 [2] * 2025年6月30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是标志性进展 [2] * 未来五年建设速度将显著提升 依赖物理网架结构和数据调度算力的突破 [2] 电价机制与市场建设 * 电价机制正逐步完善 各省份间差异大 广东 山东等省份走在前面 [3] * 136号文推动各省加快本地电力交易市场制度建设 预计1-2年内完善长协和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 [1][4] * 区域间电力交易可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2025年7-9月广东现货市场价格因云南 贵州水电外送而下降 10月因供需变化价格上涨 [4] * 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物理网架结构(电网互联不足)和数据调度算力两大挑战 [6][7] * 特高压项目(如藏东南送广东 青海海西送广西)正在推进以解决网间互联问题 [6] *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解决了数据调度算力瓶颈 [7] 新能源发展规划与目标 * 到2025年底 光伏和风能将占整个发电竞争结构的36% 超过煤炭发电的24% 成为第一大能源来源 [3][11] * 到2030年 光伏和风能占比预计增加到45%至47% 其中风能增长速度约为光伏的三倍 [3][11] * 2030年新能源装机要求达到361千瓦 [5] * 新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控制需紧密耦合 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需再下降7%至10% [5] * "十五五"规划基于各省GDP增速(预计每年4.2%至4.5%)对应用电量增长为6.3%至7.2% [11] 储能政策与发展趋势 * 新能源及储能政策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显著推进 [5] * 进入交易市场的电量占比将从"十四五"的20%-50%扩大到"十五五"的70%-80% [5] * 2025年上半年储能装机快速增长 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中45%由发电集团负责 43%由电网侧负责 约10%来自用户侧 [14] * 未来3至5年储能仍会快速增长 主体集中在发电侧和电网侧 [14][15] * 136号文后不再强制新能源主体配置储能 但电力市场改革 电价机制变化及新能源企业考核机制调整推动了需求增长 [15][16] * 储能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量市场 拓宽盈利模式 [15][22] * 光伏企业为应对中午现货市场电价极低的情况 需配备储能提高竞争力 [16] * 容量电价机制对储能利好 山东 内蒙古等省份已开始试点对储能提供容量补贴 预计"十五五"期间全面推广 [16][25][33] * 电网侧对新型储能投资将在"十五五"期间翻倍 从7%增至15% 因化学储能在负荷集中区成本低 周期短 [17] * 当前90%投产的储能是磷酸铁锂电池 其安全性是主要关注点 [26] 电网投资与消纳挑战 * 新能源占比增加对消纳率提出挑战 设计了基础版(消纳率95%)和高版本(消纳率不低于90%)方案 [12][13] * 未来5至10年重心将放在增强配网建设上 透明化率需从7%提升至100% [13][27] * 特高压直流送电能力在"十五五"将迎来发展期 例如南方地区送电能力预计翻倍至一亿千瓦 [27] * 主网投资历来超额完成 配网投资常未完成 但未来十年国网和南网都计划大规模重建配网系统 [27] * 国家电网通过集团化供应链采购压低价格 为后续大规模配网投资做准备 [28] 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耦合 * 当前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尚未完全耦合 国内缺乏绿电凭证交易机制 [3][9] * 未来重点是将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耦合 通过政策和金融手段实现 [10] * 碳市场管理权可能从生态环境部移回发改委 此举可能加快与电力市场的耦合进程 [29][31] * 各省已在布局新能源发电和外送 通过统一大市场购买清洁能源指标以备未来发展 [31] 对传统能源的影响 * 统一大市场建成后 燃煤发电公司竞争压力加大 收入来源因现货竞价和容量补贴减少而更不确定 [18] * 燃煤发电仍具容量电价保证基本收入 及在现货市场上因可控性而具竞争力的优势 [19] * 火电当前仍为调峰调频所必需 但发电集团缺乏新建意愿 长期应重点发展储能技术 [37]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省份案例与市场动态 * 山西2025年的短时调频市场表现优异 调频度电补偿约每度电四元 投资回收期仅需一到两年 [24] * 山东省的储能保有量约为18至19吉瓦时 为全国最多地区之一 但投资吸引力相对较低 [36] * 山东现存的大量光伏和风电项目推动了储能发展 但当前项目收益率不理想 [35] * 欧洲企业在绿电直连方面面临成本和政策不确定性 关键取决于电网最终收取的费用 [30] 政策预期与规划时间表 * 国家层面关于全国性储能容量的政策文件预计在2026年3月发布 最迟后年发布 [38] * 特高压项目(如西藏到广东)面临因距离远导致配费高 竞争力不强的挑战 [32] * 2025年未出现拉闸限电 因极端气候 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非GDP贡献用电需求导致供给侧发电竞争激烈 [26]
“十五五”规划前瞻之电力改革
2025-10-21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