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信达生物制药(Innovent Biologics,1801 HK)[1] * 合作方为武田药品工业(Takeda Pharmaceuticals)[1] * 行业为生物制药 特别是免疫肿瘤学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 [1][13] 核心观点和论据 * 信达生物与武田达成总额高达114亿美元的战略合作 涉及核心管线资产IBI363 PD1IL2α偏向双抗 IBI343 CLDN182 ADC 以及IBI3001 EGFRB7H3 ADC的许可选择权 [1] * 交易结构包括11亿美元首付款 1亿美元按每股11256港元溢价20%的股权投资 高达102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以及海外销售最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分层销售提成 [1] * 针对IBI363 双方签署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在全球范围内按4060信达武田比例共同承担研发费用 在美国市场按4060比例共同商业化并分享盈亏 [1] * 管理层视武田为亚洲药企成功全球化的典范 此次合作有助于信达生物学习并建立自身的全球团队和基础设施 目标是2030年成为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 [2] * 对武田而言 此次交易是其最大的肿瘤领域交易 需要立即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有助于平衡其肿瘤管线 增加实体瘤资产占比 武田肿瘤业务在FY325财年收入占比约12% 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3][7][10][11] * 临床开发计划与先前沟通一致 IBI363聚焦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和免疫疗法耐药及结直肠癌一线三线 IBI343强调其胃肠道毒性较低的潜在优势 计划在胰腺癌和胃癌中探索一线联合疗法潜力 [8] 其他重要内容 * 交易细节显示 IBI343和IBI363均处于全球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信达生物保留中国区的商业化权利 [9] * 报告给予信达生物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10322港元 较当前股价8520港元有211%的上涨空间 估值基于现金流折现模型 贴现率10% 永续增长率3% [14][15] * 报告认为信达生物当前估值未完全反映其强劲的收入增长和管线价值 关键风险包括中国PD1L1市场竞争加剧 关键候选药物获批时间不确定 安全性问题导致的超适应症使用限制以及研发项目失败 [13][14] * 武田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29亿美元现金 此次交易需要其进行重大且即时的研发投资 [3]
信达生物_IBI363 与 IBI343 达成 110 亿美元巨额交易;武田制药作为亚太到全球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