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钨行业及硬质合金刀具行业[1] * 刀具生产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1][3] * 刀具经销商(包括批发商和终端经销商)[3][4] * 下游应用行业:汽车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风电项目(尤其是海上风电)、军工、航空航天、机器人加工、模具、光伏切割等[7][12][27][31] * 上游原材料:钨矿、APT(仲钨酸铵)、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棒材[2][17][33] * 国内外刀具品牌:国产(如华锐、欧科亿)与进口(如日本三菱、东芝、京瓷)[13][14][22][3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与原因 * 钨钢铣刀价格自2025年7月以来大幅上涨,年初至今价格已翻倍,为20年从业经历中前所未见[1][3] * 刀具企业已经历两轮涨价,钨钢铣刀涨幅达60%-70%,数控刀片涨幅25%-30%,预计11月还将上涨20%左右,总体涨幅达50%-60%[1][11] * 碳化钨粉价格从年初的318元/公斤涨至目前的630元/公斤,预计可能涨至850元/公斤[2][33] * 市场紧张主因是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小厂停产减少供应,以及8月底至10月初下游客户集中补货[8] *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将钨列为战略物资并实行严格配额制,2025年配额比2024年减少了6.8%,即使有需求也无法通过增加产量来满足[2][33][34] * 新兴行业如电池、无人机弹药、导弹和光伏切割对钨的应用增加,推动了需求增长[19] 产业链各环节现状与影响 * 大型刀具企业:资金和原材料储备充足,订单排产饱满,可承受并受益于涨价,通过控制出货量回收账款,并不再锁定订单价格[1][9][23] * 中小型刀具企业:面临采购困难、预付款压力和现金流不足,许多已停产观望或被迫退出通用产品市场,逐渐被淘汰[1][3][5][23] * 经销商:库存因涨价而增值,但第一轮涨价后常规货品库存消耗殆尽,补货困难,厂家要求现金支付并限制订单量[3][4][10] * 下游客户:存在刚性需求和囤货行为,由于预期价格上涨以及过去两年库存水平较低,现在可能恢复到正常库存水平,目前只能接受涨价[7][23][25] * 库存水平:整个产业链库存水平普遍下降,批发层面库存非常紧张,处于"发多少卖多少"的状态[4][5][16] 终端需求与行业趋势 * 2025年刀具终端需求总体上升,受益于中国汽车产能增加、风电项目稳定及国产替代趋势[12] * 粗加工业务表现不佳,但高效、高附加值工具需求提升,小型硬质合金制造商逐渐退出通用产品市场,大厂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占据更多市场份额[12][23] * 新能源汽车、军工和风电等关键下游领域对刀具需求增长强劲,预计同比增速可达20%至30%,甚至更高,这些领域预计占整个几百亿规模市场的30%至50%[27][30] *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在汽车零配件和军工领域进展显著,钨钢铣刀国产化率非常高,但数控刀片等高端产品在金额上仍与进口产品持平,中高端专业性行业的替代是未来重点方向[12][28][29][32] 其他重要内容 进口品牌表现与价差 * 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表现各异,部分面临销量下降问题,主要由于国产替代效应增强和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提升[13] * 原先国产刀具价格约为进口品牌的50%,随着国内涨价,目前价差缩小至70%左右,进口品牌预计在11月中下旬会有一波较大的涨幅[22] 未来展望 * 由于十月至次年四五月份是传统旺季,加上年底备货需求增加,预计钨价将在未来四五个月内继续上涨[18] * 刀具行业未来一两年预计将稳步上升,增长空间较大,因小厂退出市场,大厂承接更多订单,且新材料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对高端刀具需求提升[26][27] * 当前供需关系紧张和价格波动导致行业洗牌,大型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30]
钨专家会议:本轮涨价的需求逻辑
2025-10-28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