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行业,特别是AI智能车板块和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 [1] * 纪要重点讨论的公司包括:H股的小鹏汽车、地平线、黑芝麻,美股的特斯拉、小马智行,A股的千里科技、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 [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投资主线转变与机会 * 投资者应转变过去五年的电动化投资体系,建立针对智能化的新敏感度和框架体系 [1][2] * 智能化将承接电动化,成为未来三年(2026至2028年)汽车行业的主要投资主线 [2] * 今年第四季度的行情将以AI扩散为主,而非依赖传统的新车周期逻辑 [1][2] * 随着电动化渗透率达到40%-50%,智能化相关标的预计有十倍增长空间 [17] 2026年关键催化剂与行业变化 * 2026年智能车市场将迎来多重催化剂,包括小鹏科技日、特斯拉股东大会、小马智行回港上市、地平线HSD城市OV方案发布,以及L3/L4国标征求意见稿有望出台 [1][3] * 行业主要变化集中在特斯拉、小鹏等从L2向L4进阶的企业集体发力,以及滴滴等拥有流量优势的大厂争夺打车流量入口 [1][4] *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底前移除奥斯汀大部分区域的安全员,该节点对验证其技术能力至关重要 [3] * 小米事故推动了国标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预计2027年一季度左右正式执行,将明确智能体责任划分 [8] Robotaxi发展趋势与预测 * Robotaxi行业由技术、流量和政策三方面共振推动 [3][9] * 预测到2030年,国内B端网约车替代率达10%,对应50万辆Robotaxi保有量;到2035年替代率接近一半,对应250万辆保有量 [3][12] * 滴滴已开始Robotaxi内测,并有望在2026年对外运营;曹操出行目标在2026年达到1,000台 [8] * 高德和腾讯等聚合平台占据了网约车市场超过30%的流量,可能进入Robotaxi领域 [8] * 一线城市正积极放开Robotaxi政策,预计更多二三线城市将在2026年加入 [8] 技术发展路径与能力预期 * 智能体应用将扩散至AI领域,并横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智能车的商业模式可能率先落地 [1][6] * 通过测评活动建立的体系可帮助判断智能体从L3升级到L4的能力 [7] * 预计到2026年,头部企业如小鹏、华为、理想等将具备L4能力,地平线、Momenta等第三方势力也会逐步走向L4 [1][7] 商业模式与投资标的筛选 * Robotaxi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按结果付费,即证明比人类司机更安全且能完成从A点到B点的任务,实现高价值替代 [12] * 特斯拉Cybertruck的大批量产能验证这一模式,其投产节点(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将成为重要标志性事件 [12] * 投资布局应覆盖A股、H股和美股,优先选择B端软件标的,其次是C端硬件 [1][5] * 标的排序逻辑基于软件应用能力,优先考虑能在B端做软件应用分成的公司 [14] * H股核心标的为小鹏、地平线、黑芝麻;美股核心标的为特斯拉、小马智行;A股应优选有意愿拓展软件的硬件公司 [1][5][14] 其他重要内容 挑战与影响 * Robotaxi发展面临民生问题挑战,如武汉的舆情引发公众对大规模应用的担忧 [11] * 新技术革命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地勤人员、云监管及车辆维护运营人员 [11] * Robotaxi的核心目标是有效利用打车时间,将汽车场景转变为第三方移动空间,带动社会生产关系变化并增加社会总价值,而非单纯增加供给或降低打车成本 [11] 估值测算方法 * 弹性测算核心假设包括保有量及市场份额,到2030年国内保有量假设为50万辆,2035年为250万辆 [15] * 根据运营及算法分成比例计算收入与利润,再转换成PE估值,互联网应用公司在利润阶段通常给予30-50倍PE估值 [15] * 每台Robotaxi的年流水取决于单公里打车成本,假设中国单公里成本约为2.6至3元 [16]
催化剂密集!Q4继续重视AI智能车板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