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为中国广核,行业为核电[1] * 前三季度累计上网电量217.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7%,其中子公司上网电量135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5%[3]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97.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14%[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05%[3] *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扣非后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10] * 净利润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主要得益于岭澳、岭东、阳江等核电基地业绩改善[3] 运营表现与关键驱动因素 * 公司管理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增至5750小时,同比增加50小时[4] * 换料大修天数减少,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4] *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7.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为行业提供了增长环境[2][4] * 防城港4号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为运营容量带来增量[6] 电力市场交易与电价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56.2%,达968.2亿千瓦时,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4] * 广东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约31.8%,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4] * 含税平均市场交易电价为每千瓦时0.335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034元[5][8] * 宁德核电和防城港核电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为100%,红沿河核电占比为68.3%[7] * 分省份具体电价:广东为0.33元/千瓦时,宁德为0.399元/千瓦时,防城港为0.3134元/千瓦时,红沿河为0.3793元/千瓦时[28] 项目建设与工程进展 * 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其中4台处于调试阶段,2台处于设备安装阶段,3台处于土建施工阶段,11台处于FCD准备阶段[9] * 重大进展包括:苍南2号机组已于9月27日开始冷态功能试验并于10月5日完成,热态功能试验准备中;“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进展顺利[6] * 计划推动宁德6号、招远1号、苍南3号机组的FCD[12][13] * 惠州1号机组已完成装料前检查,处于最终审批阶段,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并网发电[23]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资产负债率为60.8%,较2024年底上升1.1个百分点,主要因经营所需债务融资增加[2][11] * 利息保障倍数为4.6倍,同比保持稳定[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714.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主要因电价下降导致售电收入减少及子公司核燃料组件付款增加[1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广东省2026年电力市场交易通知规定,岭澳、岭东、阳江核电站7500小时内的40%发电量(约312亿千瓦时)作为年度市场交易上限,较2025年增加约39亿千瓦时[14] * 广东省2026年将不再执行核电机组变动成本补偿机制[14][24] * 辽宁省2026年电力市场草案提议,年度交易价格以燃煤基准价0.3749元/千瓦时为基准上下浮动20%[15] * 广西、福建等省份2026年市场化交易方案尚未发布[16][17]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四季度重点工作包括保障冬春季电力供应,完成大亚湾、台山等机组的年度换料大修,加强设备管理,控制大修工期[11][12] * 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母公司持有的惠州核电资产注入[19] * 控股股东承诺于2026年底前完成苍南核电资产注入[23] * 工程业务前三季度收入约110亿元人民币,同比有所下降,主因惠州核电项目建设接近尾声[31] * 未来将积极拓展外部服务市场,如向华纳集团等客户提供设计和管理服务,以增加外部工程收入[31] 其他重要事项 * 涉及约12亿元的退税补缴,分四期支付,对2025年归母净利润影响约3-4亿元[20] * 红沿河核电投资收益在三季度环比显著下降,主因检修工作在当季完成并提前结算[21][22] * 阳江核电的增值税退税进展良好,已超2024年水平;防城港核电退税虽较困难,但也较2024年有所增加[25][30] * 成本控制措施(如标准化成本管理、技术应用)每年可为每单位产品节省数分钱成本[32] * 尽管天然铀价格上涨,但由于其在总燃料供应中占比有限,对燃料成本影响相对可控[32] * 现行股息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底,2025年后的股息计划将依据国资委和证监会指引制定[33]
中国广核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