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1] * 公司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包括其A股(002594 SZ)和H股(1211 HK)[1] 核心观点与论据 海外市场成为关键增长驱动力 * 预计海外市场(除美国外)将成为公司未来十年的关键增长驱动力,将2026年至2035年的海外销量预测上调5%至14%,分别达到150万辆和350万辆[1] * 预计到2035年,海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达到中国2028年的水平,创造2800万辆的总潜在市场[1] * 预计公司海外乘用车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提升至2035年的8%,在乐观情景下有望达到450万辆销量或10%的市场份额[2]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8年盈利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海外利润贡献将从2024年的21%增至2028年的60%,占估值的一半以上[5] * 基于贴现现金流模型的新12个月目标价上调8%,A股为人民币144元,H股为14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5] 海外市场增长潜力的支撑因素 * 关键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平均渗透率约为16%,比中国落后约4年(相当于中国2021年水平),正进入大众普及阶段的起点[1] * 中国和区域性现有车企不断增加新车型供应,将支持大众普及过程[1] * 基于产品对比分析,比亚迪车型在价格、续航和尺寸等关键方面在其细分市场中具有高度竞争力,部分车型已成为当地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所有动力类型车型[2] * 凭借在国内市场已开发的全面车型组合、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销售网络扩张,公司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公司中取得销量领先的市场份额[2] 针对投资者三大关键问题的解答 问题一:海外销量超预期的原因 * 超预期表现由2025年供应扩张驱动,包括成功的新车型发布和关键市场经销商门店扩张[14] * 2025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推出了8款新车型,多于2023年的6款和2024年的7款[14] * 与当地市场领导者相比,比亚迪在所有主要海外市场仍有充足空间扩大产品组合[14] * 经销商门店网络快速扩张,在十大市场的现有经销商门店数量估计约为2023年底的4倍,销售效率普遍提高,尤其是在欧洲和中东[16] 问题二:海外单车利润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可持续性 * 通过对比亚迪中国、泰国、巴西、匈牙利工厂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进行示意性分析,显示这些海外工厂在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后,尽管成本因素较高,仍可产生可持续的高单车利润[26] * 预计2027年至2030年,中国、泰国、巴西、匈牙利工厂的单车利润分别为4000-6000元、20000-21000元、24000-27000元、28000-30000元人民币[26] * 分析表明,即使海外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的价格溢价收窄,海外工厂在2030年仍可产生17000-21000元人民币的健康单车利润[98] 问题三:批发量与零售量差异的调和 * 分析显示,在调整海运时间(2个月)、清关和内陆运输时间(0.5个月)以及经销商库存(1-1.5个月)后,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的海外零售量与公司报告的出口批发量基本一致[31] * 零售量与3个月或4个月前的批发量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2025年上半年为14%和1%,而2023年为28%和19%,表明对海外库存的担忧应有限[111] 其他重要内容 财务预测调整 * 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后,下调国内销量预测以反映较弱的国内市场份额,同时上调海外销量以反映更强劲的前景[3] * 净影响为2025年销量预测下调6%,2026年至2030年销量预测上调最多3%[5] * 2025年至2030年净利润预测相应修订为-14%至+9%[5] 区域市场详情与预测 * 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海外销量分别约为100万辆、300万辆、350万辆,亚太、欧洲和其他地区各贡献约三分之一的销量[6] * 提供了多个代表性国家(如泰国、印尼、巴西、德国、英国等)的详细市场数据,包括当前和2035年预测的乘用车销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亚迪当前和预测的市场份额及门店数量等[8] 具体车型竞争力分析 * 分析了海豹U(宋Plus DM-i)、海狮07 EV、海豚迷你/海豚冲浪(海鸥)等车型在海外关键市场的竞争力,指出其在价格、续航或尺寸方面的优势[53][56][61] * 这些车型是2025年上半年增量出口销量的主要贡献者,宋Plus DM-i贡献了8万辆(占总量18%),海狮07 EV和海鸥分别贡献了5万辆和2.7万辆[45] 政策环境与本地化努力 * 关键销量目的地市场均支持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购置补贴、税收减免等有利政策[15] * 尽管一些国家提高了关税或本地化要求,但比亚迪通过本地化努力(如已确认的5家海外工厂)来缓解潜在贸易风险[81]
比亚迪_海外市场将成主要增长动力,解答投资者关键 FAQs;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