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云计算与人工智能(AI)行业 [1] * 公司:海外主要云厂商包括微软、亚马逊(AWS)、谷歌、Meta [1][2][3][4];国内主要云厂商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字节跳动 [1][2][5][16] 资本开支投入与规模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自2023年下半年起量级和增速显著上升,年均增速超过50% [2];国内云厂商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增长,主要科技大厂资本开支同比增长约100% [2] * 头部云厂商(微软云、亚马逊云、阿里云)2025年资本开支与全年云收入基本相当,均达千亿美金或人民币规模 [1][2];规模较小的云厂商(谷歌、腾讯)投资比重更高 [1][2] * 微软云的投资顶峰预计在2024年中旬 [1][8];阿里云目前正处于积极资本开支阶段 [1][9];字节跳动资本开支激进,投资金额相当于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总和,且增速极快 [16] 应对资本开支压力的措施 * 海外科技大厂采用金融化操作缓解压力:Meta通过体外公司发债270亿美金用于数据中心建设 [3];谷歌计划发债150亿美金 [3];微软融资租赁占资本开支比例已达1/3 [3] * 国内方面,阿里巴巴2025年资本开支已超过经营性现金流100%,主要因外卖业务补贴成本及云端投资增加 [5] 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影响 * AI云业务初期拉低了海外厂商经营利润率:微软云过去两年经营利润率持续下滑,主因AI云业务毛利率低于传统云、折旧摊销和研发成本增加 [6];但AI云业务显著拉动了整体收入增速 [1][6] * 预计2026年海外科技大厂将面临更大利润率压力 [6];微软当前AI云经营利润率约20%,预计2030年能提升至40%以上 [25] * 国内阿里云情况不同:AI云业务毛利率略高于传统云 [1];其经调整EBITDA口径下整体利润率维持在9%左右 [6];预计AI云未来将带动整体利润改善 [1][6];阿里巴巴目前AI云经营利润率约4%,预计2030年提升至25% [25] AI云业务对传统云业务及行业的拉动效应 * AI云不仅是新收入增量,还显著拉动传统云业务发展 [7];例如阿里云在AI云推出后实现了近30%的同比收入增长,而此前国内整体云市场增速约为10% [1][7] * AI云能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通过形成规模效应改善盈利 [1][7] 算力建设规模与计划 * 海内外云厂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算力建设 [10];建造1吉瓦(GW)数据中心约需300亿至600亿美元 [10];1吉瓦数据中心相当于50万至70万张H100显卡 [10] * 微软全球数据中心功耗已达5GW,其中英伟达显卡功耗约3.5GW,过去一年新增2GW [12][13];亚马逊AWS过去12个月新增3.8GW电力配套 [13] *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功耗预计从2022年1.5GW增长至2032年15GW,未来十年可能累计投入1.5万亿元人民币 [15] 供应链与芯片格局 * 英伟达大客户主要为大型云厂商(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占据其数据中心收入一半以上 [4][12];2025年主权基金和初创AI公司采购增长迅速 [4][12];微软拥有相当于300多万张H100显卡 [4][12] * 自研芯片发展:谷歌TPU(第六代产品)处于第一梯队 [18];Meta专注于推荐算法场景的ASIC芯片 [18];预计2026-2027年各大科技公司自研芯片将进入量产阶段 [18];英伟达当前占据80%以上份额 [18] * 国产芯片应用:目前主要用于推理场景 [20];采购情况尚不明朗,性能和稳定性仍存不确定性 [4][15];若仅采购国产芯片,总投资额可能低于预期 [15] * 字节跳动海外采购占比高,预计2026年进一步提升,并积极拓展海外算力和数据中心建设 [16][17] AI业务收入模式与投资回报(ROI) * AI云计算收入来源包括内部使用(如赋能内部产品、开发独立AI应用)和外部使用(如MaaS、GPU租赁、PaaS/SaaS服务) [21];独立AI应用目前变现程度较低 [21] * AI云业务整体毛利率可达70%至80% [22];国内AI云收入构成中,GPU租赁约占一半,MaaS占低个位数,其余为PaaS和SaaS [22][23] * 利润结构差异:国内MaaS部分利润率较低,常作为引流产品 [24];海外微软AI云毛利率约40%,低于其传统云毛利率(60%-70%以上) [24] * ROI测算:微软与谷歌预计到2030年资本回报率约17%,约6年收回投资 [25];阿里巴巴预计2030年资本回报率约11%,需10年收回投资 [25] * Meta在广告推荐系统上的AI投资回报极高,广告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超额利润支持其生成式AI研发 [4][14] 发展周期与市场估值 * 微软云扩张周期预计持续5-6年(2023年至2028或2029年) [8];资本开支投入到收入端兑现存在约1.5到2年滞后 [1][8] * 市场对AI发展的预期推动估值上升:微软在资本开支初期估值即上升,当资本开支减缓而云业务加速时估值进一步提升 [8];阿里云因处于积极资本开支和云业务加速阶段,估值持续抬升 [1][9] * 当前估值:2025年微软与谷歌估值分别达14倍和10倍PS,亚马逊略有弱化 [27];国内市场对阿里巴巴估值预期为7到8倍PS [27] * 海外科技巨头将AI视作10年长期计划,前五年集中于成本投入,预计2030年至2035年间业务持续增长并显著提升ROI [26];2025年多家公司收入同比增长已达到或超过30% [26]
海内外云厂AI投入、算力建设与ROI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