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_ 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Energy Storage_ The Heart of th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
2025-11-07 09:28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全球及中国储能系统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行业[1][2][4] * 公司:重点提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科华数据、无锡先导、信测标准等[5][6][7][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能源转型的拐点 * 全球能源系统正处于历史拐点,太阳能和风能加储能的综合成本首次在大多数主要市场低于新建化石燃料发电成本[1][13] * 这一成本优势,加上电力需求激增、政策支持加速以及人工智能和电气化的兴起,正推动对储能系统的投资浪潮[1][13] 能源结构演变与储能需求 *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迅速崛起,2024年化石燃料供应全球约77%的一次能源,但风能和太阳能目前占全球发电量的12%以上,是十年前份额的三倍[2][20] * 国际能源署预计非化石能源将在2025年超过煤炭成为主要电力来源[2][20] * 在中国,煤炭仍提供53%的一次能源,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扩张而快速下降[2][20] * 可再生能源使用增加带来了间歇性挑战和电网压力,来自欧洲和加州的证据表明,随着风能和太阳能渗透率提高,平均储能时长必须至少翻倍以维持电网稳定[2] 经济性与政策驱动 * 过去15年,太阳能和电池成本下降了约90%[3][20] * 风能/太阳能加储能的平准化度电成本现在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新建煤电和天然气电厂[3][20] * 中国的市场改革、美国的税收抵免和欧洲的补贴使储能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报极具吸引力[3][20] * 例如,中国甘肃省推出了首个省级容量支付机制,为电网侧储能提供每千瓦330元人民币的补贴,内蒙古则为储能项目提供每千瓦时0.35元、为期10年的补贴,这些激励措施将内蒙古2小时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推高至约28%,甘肃约为15%[3][20] 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与新需求 * 预计2025年至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以约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中国预计将占全球电网侧新增装机容量的近一半[4][20][59] * 电网侧储能是市场支柱,但商业、工业和户用领域增长更快[4][20]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成为一个强大的新需求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翻倍以上,达到950太瓦时,相当于日本一年的用电量[4][20] * 在新的数据中心范式下,电池储能系统正越来越多地被部署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主要电源,提供电网支持、削峰填谷和可再生能源整合,而燃气轮机和柴油发电机则降级为应急或长时间停电的备用角色[4] 投资机会所在 * 储能领域的价值集中在:1)电池(占交钥匙成本的48-55%),主要因素是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2)系统集成(包括变流器,占成本的19-21%),这是由于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电网需求[5] * 电池材料和设备也受益于需求增长、新技术和投资增加[5] * 基于在这些高价值环节的敞口,首选标的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科华数据、无锡先导和信测标准[5][11] * 对无锡先导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6元人民币,认为其作为全球锂电池设备领导者,应成为2025年起下游资本支出回升的主要受益者[5] 其他重要内容 关键数据与预测 * 全球储能年装机量预计从2025年的约262吉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超过850吉瓦时[20][59] * 中国储能年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的110吉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350吉瓦时[24][59] * 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在2025年前三季度以30.5%的份额(113.5吉瓦时)主导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6][30] * 在系统集成领域,阳光电源(14%)、特斯拉(12%)和比亚迪(8%)是全球前三大集成商,合计占据34%的市场份额[27][32] 中国市场转型 * 中国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标志性政策文件“136号文”废除了可再生能源项目强制配置储量的要求,转而依靠市场机制决定储能经济性[106][108][118] * 这一转变导致需求从“量”转向“质”,有利于技术先进的参与者[119] * 各省份的容量补贴和放电补贴政策显著改善了项目内部收益率[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