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小核酸药物行业及其产业链[1] * 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诺华、赛诺菲、强生、辉瑞、礼来、默沙东和诺和诺德等大型跨国公司[2][8] * 中国本土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相对稀缺[1][2] * 值得关注的企业包括药明康德、凯莱英、九州药业、联化科技、辰达药业以及诺泰生物等[9] 核心观点与市场前景 * 小核酸药物是继小分子和抗体之后的第三代生物医药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1][3] * 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 为产业链带来超过百亿美元的投资机会[1][2][4] * 2025年是关键年份 PCSK9在高血脂治疗中地位从后线转向一线 标志着高血脂治疗进入替代口服小分子的新纪元[2] * 目前已有22款小核酸药物获批 整体市场规模已接近60亿美元[1][4] * 药物主要集中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以及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等罕见病领域 但正向高血脂、乙肝、高血压等慢病及常见病扩展[1][4] * 小核酸正在向肝外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拓展[2][8] * 产业链中的CDMO企业能够保持较高毛利率 例如路华供应链中的天猫企业普遍维持35%以上毛利率[7] 小核酸药物优势 * 精准靶向基因能力 通过碱基配对机制直接干预基因转录或翻译过程[3] * 广泛靶点范围 可针对传统不可成药靶点 包括非编码RNA和突变基因[3] * 长效治疗能力 通过化学修饰提高稳定性并延长半衰期 如PCSK9每半年仅需皮下注射一次[3] * 研发周期短 可以通过理性设计快速开发新药[3] * 平台性强 技术系统可适配不同靶点 降低重复开发成本[3] * 具备联合治疗与个性化治疗潜力[3] 产业链与制造工艺 * 小核酸通常通过固相合成方法生产 常用亚磷酰胺三酯法 以3'到5'方向进行合成[5] * 合成路径包括活化、偶联、氧化和加帽四个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保证较高的偶联效率[1][6] * 中国在全球小核酸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球55%的固相合成和单体生产产能在中国[5][7] * 中国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完成生产 产品价格较欧美低15%-20% 交货时间也更快[2][7] * 中国拥有较为完善的环保要求及供应链管控水平[1][5] 成本结构与投资机会 * 生产过程中用到大量试剂和中间体 如亚胺单体、递送剂、载体涂保护剂等[7] * 亚酰胺单体是生产过程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 接近一半[2][7] * 低速机和L96成本占比10%-15% 氟化氧化盖膜等试剂成本占比个位数[7] * 小核酸产业链具有高附加值且长期稳定高毛利率 相关制造企业及提供关键原料、中间体的企业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9]
拆解小核酸产业链给医药带来的新机遇
2025-11-1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