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策略2026年展望:随“集”应变
2025-11-11 09:0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A股量化投资策略 涉及主动投资与量化投资的比较[2][9] * 公司层面提及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北向资金等机构投资者[35][40][5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模式周期切换 * A股市场在"共识行情"与"分歧行情"间周期性切换 决定主动与量化策略相对有效性[2] * "共识行情"特征为资金聚焦清晰产业主线 如2017年"漂亮50"及2019-2021年新能源、半导体 更利于深度研究的主动策略[10] * "分歧行情"特征为资金高频轮动 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 更利于具备广度和纪律性的量化策略[10] * 行业轮动速度可作为市场模式代理变量 共识行情下轮动速度减慢 分歧行情下加快[13][20] Alpha来源演变 * 超额收益来源随市场模式切换在"认知型Alpha"与"交易型Alpha"间转变[2][21] * 认知型Alpha侧重基本面预判 来源包括产业趋势预判、核心标的挖掘及另类数据验证 适应共识行情[23] * 交易型Alpha侧重捕捉短期定价偏差 来源包括行为偏差和微观结构 适应分歧行情[22] * 数据验证显示2022年前共识行情下认知型Alpha预测能力更强 IC值更优 2022年后分歧行情下交易型Alpha表现更佳[30] 市场集中度的关键作用 * 机构持仓集中度是连接宏观市场模式与微观Alpha来源的核心指标[2][31] * 高集中度对应共识行情 奖励深度研究 如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集中度上行期 市值因子IC仅1.0% 质量因子IC为4.0%[38][41] * 低集中度对应分歧行情 奖励广度策略 如2020年12月至2025年9月集中度下行期 市值因子IC为-8.8% 反转因子IC为-6.0%[38][41] * 集中度指标基于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数据构建 反映机构抱团程度[35][37] 2026年市场展望 * 市场集中度预计进入"中枢抬升的平台期" 高于2022-2024年但低于历史高点[3][48] * 中枢抬升动力来自机构化长期趋势 股票型ETF规模增速自2024年起显著反弹 为龙头公司提供支撑[3][49] * 平台震荡约束来自估值性价比 当前沪深300与中证1000的5年市盈率分位数均处80%以上历史高位 缺乏风格洼地抑制集中度快速攀升[3][50] * 对应"复杂主线行情" 量化策略仍具优势 因能结合深度理解主线与广度捕捉轮动 预计平均表现优于主动权益基金[3][52] 市场观点与风格判断 * 对2026年A股维持中期乐观 综合择时体系显示风险溢价具吸引力 期权认沽认购比1.14超看多阈值1.2 量价背离指标-0.78触看多信号[4][54][55] * 短期风格价值占优 四象限模型显示成长价值维度得分-0.69 细分指标中PPI月同比得分-1.62 新增投资者数量得分-1.61 均指向价值风格[4][58][59] 其他重要内容 * 风险提示包括历史数据不被重复验证的风险[4] * 宏观预期差模型显示PPI超预期、社融连续两月超预期对股市影响偏中性 CPI连续两月不及预期、人民币贷款连续三月不及预期形成对冲[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