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6年汽车行业景气度展望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汽车行业,涵盖国内市场、出口市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1][2][3] * 涉及公司包括传统车企(如宝马、奔驰、奥迪、一汽、东风、上汽、奇瑞、吉利、长城)[9][17][18]、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领跑)[18][21]以及科技公司(如小米、华为)[24][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2026年整体市场展望 * 2026年国内汽车零售预计下降1%,销量从2025年的2,454万辆降至2,431万辆,主要受2025年透支消费和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减少(从免税变为减征5%)影响[1][2] * 市场需求将更集中于中低价位车型[4] 政策影响与建议 * 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收缩,2025年下半年21个城市暂停以旧换新补贴,16个省暂停报废更新补贴,预计对2026年市场产生明显影响[1][2] * 建议2026年延续“两新政策”,但补贴预算控制在1,400-1,500亿元(2025年花费约1,700-1,800亿元),并维持购置税减征5%以稳定市场[1][5] 各价格区间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5年5-10万元价格区间市场表现最佳,份额从16%增长至20%,增长4个百分点[6] * 2025年40万元以下市场整体下行,其中40万元以下市场下行幅度最大[6][7] * 2026年补贴政策调整将按比例分档,5万元以下车型受补贴力度大幅减少,5-10万元及10-15万元区间竞争将加剧[8] * 新能源汽车在10-15万元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的44%提升至2025年的52%,具备较强竞争力[8][9]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 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200多万台,同比增长30%,全年预计接近300万台[20] * 2026年新能源车出口预计至少增长30-40%,新能源车占总出口比例目前为40%[20][21] * 国内市场技术路线向纯电动靠拢,2025年纯电动车比例增至62%,插混与增程式车型面临压力[21] * 高端电动车面临新能耗标准和减税压力,但技术进步或带来突破;高端燃油车(如宝马、奔驰、奥迪)销量显著下滑,从月销六七万辆降至三四万辆[9][10] 区域市场与渠道布局 *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2025年东北地区汽车销售增速达15%,中西部及北方地区成为发展核心[11] * 汽车厂商渠道进一步下沉,小城县乡及三四线城市成为重点布局区域,一二线城市因增量慢、电动化快不再是重点[12] 出口市场现状与策略 * 中国汽车出口显著增长,乘用车出口占比达20%[3][14] * 2025年1-9月,纯电动汽车出口增长24%,插电混动增长198%,普混增长96%[14] * 俄罗斯市场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下滑约60%,但在非洲、大洋洲及亚洲其他地区实现120%、50%和56%的增长[14] * 企业采取多样化策略,如在欧洲主推插电混动和普混车型,并通过建立CKD工厂(如奇瑞、上汽、吉利、比亚迪在西班牙、埃及、土耳其建厂)规避贸易壁垒[15] 行业竞争与整合 * 反内卷措施见效,行业销售利用率从2024年的4.3%提高至2025年的4.78%[16] * 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推动规范化管理和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将在整合地方资源中扮演重要角色[16][17] *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比亚迪领先,头部民营车企(如比亚迪、吉利、长城)发展稳健,新势力(如小鹏、领跑)表现强劲[18] 未来政策与税收方向 * 政策将坚定推进油电共进战略,提出到2040年燃油车至少占15%的比例[22] * 未来将逐步平衡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税收,新能源车的税收分担比例将从0逐步提升,以稳定财政收入[23] 重点企业动态 * 小米计划扩大产能至100多万台,华为凭借产业链控制和智能化生态系统在增程式领域表现突出,并计划在纯电动领域加大投入[24][25] 其他重要内容 * 由于2026年春节较晚,将形成较长节前旺销期,节前销售通常比节后高40%[3] * 2026年俄罗斯市场库存逐步消化,丢量损失减少30万台,将带来5-10个百分点的出口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速保持在20%左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