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忽略”的牛市
2025-11-18 09:15

行业与公司覆盖 * 宏观市场:涉及中国A股、港股、美国股市(标普500)及日本90年代后股市的信用周期、政策环境与牛市分析[1][2][3][6][7][8][9][10][11][12][13][15][16] * AI产业:讨论生成式AI的普及率、降本增效潜力、估值风险及对市场的影响[2][3][5][14] * 美国制造业:分析制造业回流现状、投资与产出端滞后、成本挑战及周期性复苏前景[4][17][18][19] * 互联网与内容平台:聚焦小红书、红果短剧、汽水音乐的崛起因素、商业模式及竞争格局[4][20][21][22][23][24][25] * 核聚变能源:涵盖技术优势、全球项目进展(如ITER、中国EAST/BEST)、成本结构及商业化前景[4][26][27][28][29][30][31][32][3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宏观市场与信用周期 * 10月金融信贷数据验证信用周期见顶下行,结构性收入预期与成本回报倒挂是主因,若政策对冲不及时,市场震荡或将持续[2][3][7] * 港股乐观情形下年内点位在26,000左右,建议关注分红配置及低价股机会,例如CPI转正后的消费类股票[2][7][8] * 预计2026年美国信用周期走向修复甚至过热,叠加美联储扩表和TGA提供流动性,将支撑美股走势[2][6] * 借鉴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破裂后三轮牛市经验(1992-1993年、1995-1997年、1998-2000年),仅靠流动性驱动难以支撑长期牛市,需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支持力度[9][10][11][12][13] * 当前A股和港股估值较高(港股估值已超过过去十年历史均值的一倍标准差),总量政策驱动但基本面尚未好转,需警惕政策力度不及预期、AI泡沫及内部债务风险[2][9][13][14][15] * AI产业发展与市场影响 * 生成式AI在企业端和居民端普及率远超之前技术路线,降本增效显著,美国各行业应用AI可使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0%,少数企业可达20%[2][5] * 标普500整体SG&A费用约为3万亿美元,若下降10%则相当于3,000亿美元,而OpenAI年化收入预计为200亿美元,显示AI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5] * AI产业短期估值和预期较高,对利空敏感,会导致波动,但判断其是否泡沫为时尚早[2][5] * 美国制造业回流与投资趋势 * 美国制造业回流在政策催化下出现脉冲式跃升,头部企业主导资本开支,但建设投资尚未明显释放产出端产值[4][17] * 美国制造业投资以电子半导体及电气设备为主导,占比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55%,五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3%[17] * 截至2024年底,美国规划的大型项目投资达1.7万亿美元,但平均取消率为10%-11%,实际开工率仅为15%-16%[18] * 同一产品在美国生产成本较中国高出70%左右(微观层面企业反馈可收窄至30%-50%),劳动力成本是主要制约因素(美国工人工资平均约为中国的五倍)[19] * 随着降息及关税不确定性减退,美国工业生产呈现周期性复苏,对2026年之后制造业景气度持乐观态度[4][17][19] * 互联网与内容平台分析 * 小红书以"有用"为核心优势,通过图文内容、去中心化、社区真实感和信息搜索差异化竞争,获得年轻女性用户青睐[4][20][21] * 红果短剧与汽水音乐崛起源于字节跳动个性化推荐分发与数据运营思维,短剧具备故事逻辑、密集爽感及低成本生产优势,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0亿人民币,有望未来达到千亿规模[22] * 汽水音乐MAU已达网易云音乐的75%,接近酷我音乐体量,保持接近翻倍增速,有望到2026年成为行业单一最大音乐APP[23] * 汽水音乐采用需求驱动供给模式,以免费和低价为核心商业模式,挑战传统头部内容供给逻辑[24][25] * 核聚变技术发展与商业化 * 核聚变具有环境友好、资源瓶颈小(氘元素大量存在于海洋中)和安全性高等优势[26] * 全球核聚变技术大多处于实验阶段,中国环流3号和美国DAS项目在2025年取得进展[4][27] * 高温超导磁体成本占比最高(20%-40%),上海超导公司数据显示其材料单价成本年降幅超30%,将加速商业化进程[27][28] * 截至2025年底,全球累计商业聚变融资总额达98亿美元,中国多家央国企联合向中国聚变能源注资115亿元人民币[29] * ITER项目已完成80%总体建设,但初次点火时间推迟至2030年,公开预算已超过2000亿欧元[30] * 中国EAST项目计划到2050年实现商业化并网发电,BEST项目工程总装招标在2025年进展显著,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涨[31] * 核聚变项目成本结构中,磁体系统占比20%以上、容器内部件占28%、建筑占17%、真空室占14%[32] 其他重要内容 * 日本牛市终结因素: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内部地产和债务问题爆发,以及每一波反弹中估值较高加剧下行风险[12] * 美国制造业产出端滞后:制造业增加值滞后三年才能反映建设投资增速,需到2025甚至2026年之后才能逐步体现[17] * 音乐市场渗透空间:音乐市场相对于短视频还有20%到30%的增长空间[23] * 核聚变设备供应链:参与制造的企业通常与核电站或压力容器制造公司有紧密联系,涉及超导材料、钨材料等关键部件[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