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IAOMI(01810)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8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第四个季度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2] - 集团毛利率达到22.9%,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3] - 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13亿元,同比增长81%,创历史新高 [3] - 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52.1% [17]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总额为人民币235亿元 [17] - 前三季度资本支出达到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87% [18] - 本年度已回购约15.4亿港元(约3400万股)的股份 [18] - 智能手机×AIoT业务收入为人民币841亿元,毛利率为22.1%,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60亿元,占总收入的40.6% [13]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325万台,同比增长0.5%,连续九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13] - 智能手机毛利率为11.1% [14]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76亿元,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8] - IoT业务毛利率为23.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同比改善 [8][14] - 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94亿元,同比增长10.8% [16] - 互联网服务毛利率为76.9% [16] - 广告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2亿元,同比增长17.4% [16] - 海外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3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总互联网服务收入的34.9%,创历史新高 [16] - 智能电动汽车、AI及其他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90亿元,占总收入的25.6% [16] - 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亿元 [17] - 新业务板块毛利率为25.5%,并首次实现单季度营业利润人民币7亿元 [16][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为13.6%,连续21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 [4][14] - 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14.9%,位居第二,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4][14] - 在拉丁美洲市场份额为17.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排名第二 [4] - 在中东市场份额为16.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排名第二 [4] - 在欧洲市场份额为20.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5] - 在东南亚市场份额为16.7%,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5] - 在非洲市场份额为12.6%,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5] - 在57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68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 [14]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42亿,同比增长8.2% [16] - 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87亿,同比增长11.6%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高端化战略进入第五年,在中国大陆人民币4000-6000元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5] - 目标在人民币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取得突破,小米17 Pro Max在双十一期间获得该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 [5] - 通过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构建差异化产品能力,以降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财务指标的边际影响 [8] - IoT业务坚持通过产品和科技创新驱动价值创造,不主动发起或盲目跟随价格战 [9] - 智能大家电工厂已投产,设计年产能峰值达700万台,标志着大家电业务完成设计、研发、产品验证的一体化产业循环 [9][15] - 2026年将加大海外市场扩张力度,以推动IoT收入进一步增长 [10] - 目标到2030年成为全球前100强企业 [11]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 [11] - AI是重点投资方向,在大模型和应用方面进展远超预期 [12] - 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投入,数据量从300万剪辑升级到1000万剪辑,提升驾驶质量 [36][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供应链正经历新周期,存储成本进入持续上涨阶段,但公司已建立稳健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 [7] - 短期内可通过产品组合升级、平均售价提升等措施缓解存储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8] - 长期来看,智能手机以外的业务将为整体盈利能力提供稳定支撑 [8] - 电动汽车行业仍充满丰富的动态场景和用户需求,对下一款车型获得用户认可充满信心 [10] - 存储成本上涨周期较长,主要因HBM需求增加导致供需失衡,将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21][22]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存储成本上涨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但程度会有所不同 [24] - 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此次成本上涨将带来较大波动,消化成本的能力将影响竞争格局 [44][45] - 在中国大陆市场,市场份额仍然重要,同时致力于提升平均售价,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3000万台的高端产品规模 [28][29] 其他重要信息 - 小米17系列总销量相比上一代增长30%,Pro版本占比超过80% [3] - 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数首次超过10亿台 [15] - 平板电脑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和中国大陆前三 [15] - 腕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第二 [15] - TWS耳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大陆第一 [15] - 电动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265,967台,10月单月交付量超过4万台 [10] - 截至9月底,已在中国大陆119个城市开设402个电动汽车销售中心,服务网络覆盖125个城市的209个地点 [10] - 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4,871人,创历史新高,占总员工人数的44.2% [18] - MSCI ESG评级从BBB提升至AA,连续三年获得提升 [18] - 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得分创63分新高,连续两年提升 [18] - 入选福布斯2025年中国ESG 50强榜单和2025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 [18]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存储成本上涨对智能手机毛利率的影响以及电动汽车交付计划提前的原因和未来战略 [20] - 存储成本上涨周期较长,主要因HBM需求增加导致供需失衡,将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21][22] - 解决方案包括产品提价、供应链端消化以及优化产品结构,高端化战略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抵消部分成本影响 [23] - 智能手机×AIoT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0%以上,IoT业务健康的毛利率有助于抵消智能手机业务的压力 [24] - 电动汽车交付量持续上升,10月单月交付超4万台,通过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增强交付能力,预计本周可完成年初设定的超35万台的年度目标 [25] - SU7 Pro和Pro Max的交付时间大幅缩短,未来将加速其他产品的交付周期 [26] 问题: 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会否因成本压力调整,以及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明年毛利率的影响 [27] - 智能手机市场目前是存量市场,产品质量和体验良好,市场份额对公司依然重要,高端化方向不会改变 [28] - 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3000万台高端产品规模,预计每年增长200-300万台 [29] - 电动汽车业务当前阶段销量是关键目标而非毛利率,补贴政策(如空置税)可能对明年平均售价和毛利率产生影响,但当前毛利率健康,目标是在保证交付的同时维持健康毛利率 [30] 问题: AIoT设备连接数超10亿后的AI生态应用,以及大家电业务在补贴退出后的战术和展望 [31] - 从MIUI到HyperOS,公司运营整个生态系统,通过深度整合提供更好体验 [32] - 开源大模型小米MILO Code应用于家庭场景,探索AI大模型与IoT设备深度融合,实现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32][33] - 补贴退出是阶段性帮助,公司通过提升产品平均售价、产品结构优化、全球化加速以及智能工厂投产来应对环境变化 [33][34] - 武汉智能大家电工厂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将赋能合作伙伴,补贴退出和竞争仅有短期影响,不影响长期目标 [35] 问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水平,以及海外市场拓展进展和渠道平衡 [36] - 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点,公司持续投入,数据量升级至1000万剪辑,大模型技术(如MiMo-VL/7B)支撑驾驶体验和智能座舱提升 [36][37] - 海外市场按既定策略推进,在东亚、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拓展,新零售效率提升,与传统专业渠道(如专卖店)互补,无大冲突 [38][39] 问题: 当前库存水平以及与去年同期的比较,以及MiMo-VL/7B大模型的中期计划和生态开放性 [41] - 库存管理根据成本变化动态调整,当前库存状况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固,毛利率表现反映管理有效 [42] - MiMo-VL/7B大模型是AIoT深度探索的成果,旨在提升智能家居交互体验,未来生态将保持开放,共享研发成果 [43] 问题: 存储成本上涨会否导致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变化及公司的应对策略,以及武汉工厂在大家电业务中的角色 [44] -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稳定,此次成本上涨波动较大,对平均售价较低的厂商影响更大,具备优势的厂商将更好应对,中国市场影响大于全球 [45][46] - 武汉工厂采用高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自有工厂生产高端产品,同时将技术标准输出至OEM伙伴,采取双轨策略,优先保障合作伙伴产能 [47][49] 问题: 中国大陆门店扩张节奏和长期策略,海外IoT收入增长前景,以及智能手机和AIoT业务费用率趋势 [51] - 门店扩张策略转向提升效率而非数量,重点培训人员和提升现有门店竞争力,海外扩张因地制宜 [52] - 海外IoT收入仍有巨大潜力,与海外新零售扩张互补 [53] - 费用增长主要因研发费用增速高于收入增长,以及新开门店(本季度新增约1000家,其中60多家为大店)带来的销售费用增加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