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分众传媒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为35亿元[2] 7月份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6.79%[2] 8月份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38%[2] 9月份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36%[2] * 9月增速放缓主要受外卖大战降温和中秋节推迟影响[1][2] * 各媒体类型表现分化:LCD电视7月4.15亿(增9.21%)、8月4.29亿(增12.89%)、9月3.67亿(增1.94%)[2] 框架海报7月3.75亿(增4.17%)、8月3.87亿(增10.57%)、9月3.75亿(增1.35%)[2] 智能屏7月2.88亿(增10.77%)、8月3.65亿(增7.35%)、9月3.33亿(增4.06%)[2][4] 影院媒体7月5400万(降3.57%)、8月5500万(降3.33%)、9月5100万(降2%)[4] 2025年第三季度客户与行业分析 * 客户数量减少至1762个,同比减少200多个,但大型客户预算增加支撑总收入增长[8] * 消费品广告收入21.25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3.57亿元,白酒和学习机广告投放减少[4] * 互联网行业表现强劲,阿里巴巴全年广告预算预计达16亿元,同比去年约9.8亿元有明显增幅[5] 第三季度阿里广告投放金额约4亿元[6] * 汽车行业第三季度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30.5%,头部车企如比亚迪等贡献突出[7] 金融行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77.9%[7] 旅游行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58%[7] 2025年第四季度业绩与展望 * 10月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8.07%[9] 11月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5.15%[9] 预计12月收入约10.5亿,第四季度总收入约35亿元,同比增长20%[1][9] * 第四季度各媒体表现:LCD媒体10月2.95亿(增20%)、11月4.17亿(增18%)[10] 智能屏媒体10月3亿(增36%)、11月4亿多(增24%)[10] 海报媒体10月3亿多(增17%)、11月3亿多(增9%)[10] 影院媒体10月6200万(降31%)、11月5100万(降19%)[11] * 消费品类广告回升,第四季度目前总计14亿多元,略高于去年同期,家庭日用型白酒替代商务型白酒,服装、美妆护肤品类增长[12] 业务合作与创新进展 * 与阿里巴巴合作的"碰一碰"业务进展显著,支持设备达200万个,双十一期间发放约4亿元现金红包[3][14] 红包成本由分众传媒与阿里巴巴各承担50%[16] * 广告费用结算方式为直接从阿里巴巴同期广告费中扣除相关费用,例如9月阿里投放1.5亿广告,发放1亿红包后最终支付1亿广告费[17] * 计划2026年1月1日提高看力价,并将"碰一碰"功能作为附加服务纳入收入体系[3][14] 2026年规划与预期 * 计划整体涨价幅度在9%-11%之间,平均约10%,客户接受度良好[3][18] * 客户数量从2024年1900多个降至2025年1700多个,但公司战略转向聚焦头部客户和精细化投放[19] * 若新潮传媒成功并表,预计2026年总收入达170亿元,利润约75亿元[3][20] 不含新潮则收入预计140多亿,利润约68-69亿元[20] * 新潮传媒整合后通过优化管理费用(预计节省12-15个百分点)和调整售卖价格提升盈利能力[21] * 预计大客户如阿里巴巴2026年将继续保持较大持续性投放[22] 行业:广告与化妆品 广告行业动态 * 互联网行业广告投放强劲,除阿里巴巴外,京东和美团等电商平台也有所跟进,美团广告投放金额从去年2亿元增长至今年约2.7-2.8亿元[6] * 国货化妆品品牌如花西子、百雀羚和相宜本草等继续保持强劲表现[13] 外资品牌如雅诗兰黛、欧莱雅和娇韵诗在经历抖音电商等渠道价格体系混乱后,2025年重新将预算集中在品牌广告上[13] 其他行业广告投放 * 2025年第四季度互联网板块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15] 汽车行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27%[15] 金融板块收入8000万元,同比增长19%[15] 旅游行业收入1亿元,同比减少10%[15] 地产类广告收入80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0%[15] 通讯类广告收入2100万元,同比减少42%[15]
传媒互联网行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