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营收3.319亿美元,同比增长49% [24] - 2022财年非GAAP毛利率为63.4%,高于2021财年的61.4% [25] - 2022财年非GAAP运营费用增长15%,主要是有机研发投资增加 [25] - 2022财年运营现金流为3880万美元,连续14年实现正年度运营现金流 [25] - 2022财年末净现金为1.71亿美元,无债务 [25] - Q4营收9020万美元,略高于指引范围中点,环比下降2% [25] - Q4非GAAP毛利率为64.8%,高于指引范围上限 [26] - Q4非GAAP运营费用为4030万美元,略高于指引范围中点 [26] - Q4非GAAP净利润为179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45美元 [26] - Q4总员工数899人,约82%为工程师,约65%位于亚洲 [27] - Q4运营现金流为2060万美元 [27] - Q4应收账款为4450万美元,销售未结清天数为45天 [27] - Q4净库存为4520万美元,较上季度下降约4%,库存天数从118天增至128天 [28] - Q4有两个客户收入占比超10%,WT微电子占59%,Hakuto占12% [28] - 大华和海康威视Q4收入环比下降超60%,同比下降超75%,Q4占总收入约2%,全年占6% [29] - 预计Q1营收在8850 - 9150万美元之间,中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30] - 预计Q1非GAAP毛利率在63% - 64%之间 [30] - 预计Q1非GAAP运营费用在4100 - 4300万美元之间 [31] - 预计Q1非GAAP税率在3% - 6%之间 [31] - 预计Q1摊薄后股份数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安防摄像头收入接近总收入的65%,同比增长超50% [24] - 2022财年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一倍,占总收入近25% [24] - 2022财年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0%,占总收入略超10% [24] - Q4汽车业务收入环比增长超30%,安防摄像头和其他业务收入环比下降约10% [25] - 预计Q1汽车业务收入环比下降,物联网业务收入环比增长 [30] - 未来将按汽车和物联网两个类别报告收入 [3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目标市场规模(TAM)今年约40亿美元,到2027年将接近100亿美元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在差异化半导体和软件研发上进行高额投资,包括新感知技术、汽车功能安全、下一代3或4纳米技术等 [21] - 开发CV3 SoC衍生品,目标市场包括安防摄像头和机器人应用 [10] - 利用视频处理器专业知识进入高带宽AI处理器市场,拓展新市场领域 [19] - 与Autobrains、Seeing Machines等公司建立汽车业务合作关系 [11][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财年是公司转折点,取得多个里程碑,CV业务对运营结果贡献显著 [6] - 2023财年面临地缘政治、公共卫生和供应链挑战,预计三星14纳米供应受限将对Q2视频处理收入产生约500万美元不利影响 [7] - 数字转型的长期趋势强劲,预计CV收入在2023财年将占总收入的45% [8] - 尽管面临挑战,但公司对AI产品的积极长期趋势充满信心,将继续投资以巩固领导地位 [21][23] 其他重要信息 - 预计CV5在2023财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CV3预计今年流片并送样 [7] - 截至年底,累计向超275个独特CV客户发货超600万个CV SoC [7] - 1月举办年度技术展示会,宣布新的CV3 AI域控制器,进行超35场现场技术演示 [8] - 1月宣布新的人工智能图像信号处理器,可改善低光照条件下的视频质量 [11] - 第四季度宣布多项汽车合作,包括与Autobrains、Seeing Machines的合作 [11][12] - 第四季度多家客户推出基于公司SoC的产品,涵盖汽车、企业、智能家居等领域 [13][16][17] - 2月美国交通部发布最终规则,允许汽车制造商安装自适应驾驶光束大灯,为公司CV4 SoC带来新机会 [14] - 收购Oculii四个月后,客户对HD雷达产品兴趣浓厚,Q4发货量创纪录 [21][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三星14纳米供应问题的影响时长及对Q1指引的影响 - 公司在农历新年后发现问题,已与三星多次沟通,预计Q2收入受约500万美元影响,正在努力确保下半年供应,Q2可能是全年最糟情况,但需确认Q3和Q4供应情况,Q1指引已考虑潜在影响 [33][34] 问题:三星供应中断的原因及是否考虑其他代工厂 - 与三星关系仍强,40纳米供应问题此前也出现过,公司无库存缓冲,仍获三星高优先级,但40纳米短缺严重,考虑第二来源成本高昂,公司希望先了解情况并制定追赶计划,同时认为三星在努力减少影响 [35][36][37] 问题:Q1汽车业务收入环比下降的驱动因素及全年增长趋势 - 汽车业务仍强劲,季度收入下降是季节性因素,也反映去年年底多款产品量产带来的需求激增后回归正常水平 [38][39] 问题:预计连续三个季度收入持平受供应和需求影响的程度及积压订单是否增长 - 需求仍强劲,尤其CV业务,预计CV收入今年占总收入超45%,40纳米供应问题已存在18个月,希望整体行业供应改善后问题能解决,其他工艺节点和产品线未出现供应问题 [41][42][43] 问题:三星韩国工厂是否有产能限制 - 老工厂产能紧张,三星韩国工厂也如此,但公司认为CV产品供应链不会短缺 [44][45] 问题:供应问题对Q4和Q1的影响及非CV业务增长驱动因素和今年增长预期 - 供应问题对Q4和Q1无影响,几周前刚发现问题并披露;去年非CV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安防摄像头和汽车业务,但因海康威视、大华业务流失及CV产品替代部分视频产品,预计今年非CV业务收入不会增长 [46][47][49] 问题:运营利润率低于预期是自身原因还是供应链相关 - 供应链成本上升有影响,但运营费用增长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包括5纳米甚至4纳米流片、工具开发和招聘工程师 [52][53] 问题:客户推迟发货是否针对汽车业务及对今年需求的信心 - 需求未变,汽车行业普遍存在供应问题,客户因缺乏其他组件无法生产产品,供应不确定性是最大问题 [54][55] 问题:客户库存积压的市场分布及影响程度 - 各市场都有少量库存积压,包括汽车和安防市场,取决于客户采购标准,目前问题不严重 [56][58][60] 问题:安防摄像头业务Q4下降是专业市场还是家庭市场 - 专业和家庭市场都下降,季节性因素是主要原因,过去五年趋势如此 [62][63] 问题:供应短缺是否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及能否转嫁成本 - 过去18个月成本持续增加,此次14纳米问题导致成本上升,公司已向部分客户反映成本增加 [64][65][66] 问题:三星供应问题是产能还是技术良率问题及CV5和CV3的收入时间 - 目前是分配不足,原因不明,三星未说明;CV5预计下半年产生客户收入,来自安防摄像头和传统消费产品;CV3今年二季度送样,汽车客户收入将在更晚时间 [67][68][70] 问题:视频处理器需求是否易逝及海康威视和大华业务能否恢复 - 若问题持续一个季度,客户可能等待,否则部分收入可能流失,取决于与三星解决问题的速度;海康威视和大华业务将维持在低个位数水平,直至变得不重要 [72][73][75] 问题:是否需要筹集资金及Q2 500万美元影响对销售和毛利率的影响 - 因收购Oculii现金降至1.5亿美元,但本季度产生2000万美元现金流,近期无需额外资金,考虑通过贷款确保代工厂供应,不考虑二次融资;500万美元是直接影响营收,毛利率受成本增加和提价影响,长期毛利率预计在59% - 62%,下季度指引为63% - 64% [77][78][80] 问题:客户和产品组合优势的可持续性及汽车业务推迟的时间 - CV业务客户基础和收入增长强劲,但40纳米产品短缺影响视频处理器业务和设计赢单活动;Q4汽车业务收入环比增长30%,Q1预计略有下降,明年汽车业务将是增长关键驱动力,Q1下降是因新项目建立初始库存后订单率回归正常水平 [81][82][84] 问题:CV5下半年营收贡献及库存问题的拐点时间 - 对CV5下半年量产有信心,涉及多个客户和产品领域;库存问题受供应链问题影响,客户因缺乏其他组件推迟需求,在其他组件短缺改善前,公司对库存情况的可见性有限 [88][89][91] 问题:本财年运营费用增长趋势及Q2季节性因素和三星问题的影响 - Q2仅给出500万美元收入影响的指引,暂无更多评论;运营费用预计继续投资于高级研发,2022财年的投资水平可作为参考 [93][94] 问题:中国业务发展活动是否因对中国IP客户收入下降而改变 - 本次未提及中国安防摄像头客户,提到了中国汽车和视频会议客户,中国安防摄像头市场高度集中,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非敏感业务,如汽车和其他行业,同时认为中国对Oculii雷达有市场潜力 [96][97][99] 问题:第四季度安防业务收入占比及2023财年第一季度的预期 - 第四季度安防业务收入占比约60%,全年约65%且增长超50%;预计Q1物联网类别(安防是主要部分)收入环比增长,未来几年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将增加 [100][101][103] 问题:安防业务放缓是需求还是供应问题 - 主要是季节性因素,过去五年Q4到Q1专业和消费安防摄像头市场都受此影响,此外海康威视和大华业务占比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106][107][108]
Ambarella(AMBA)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