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零售无线业务从每季度流失超10万用户转变为有少量增长,还从T-Mobile获得13.9万客户 [6] - 线性电视业务有增长,由Sling带动,是线性电视行业中少数甚至唯一有增长的公司 [7] - 已建成超1万座基站,可覆盖超35%的人口,正朝着70%的覆盖目标推进,每月约建设1000座基站 [7][8] - 600兆赫兹频段建设进展良好,接近75%的最终里程碑 [8] - 为网络建设进行20亿美元的融资 [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零售无线业务 - 从每季度流失超10万用户转变为有少量增长,还从T-Mobile获得13.9万客户 [6] - 内部推出了Boost Infinite,计划在第一季度正式推出,将在自有OSS/BSS系统上运行 [8] - 正在从T-Mobile的过渡服务协议中过渡出来,这导致本季度OIBDA承压 [17] 线性电视业务 - 有增长,由Sling带动,是线性电视行业中少数甚至唯一有增长的公司 [7] 企业业务 - 从私人5G业务向私人5G即服务解决方案转型,在国防部项目上取得早期成功,并继续赢得更多项目 [36] - 在酒店、工业制造、公用事业等多个垂直领域和行业积极参与RFP响应,业务势头良好 [36][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稳定零售无线业务,向利润更高的后付费业务转型,推出Boost Infinite [6][16] - 建设网络,目标是覆盖70%的人口,并推进600兆赫兹频段的建设 [7][8] - 发展企业业务,将私人5G业务拓展为私人5G即服务解决方案 [36] - 希望各业务板块能够实现自我融资 [11] 行业竞争 - 后付费业务竞争相对较小,利润率较高,公司认为进入后付费业务有更大的机会 [18][19] - 企业业务竞争相对较小,拥有许可频谱是构建网络的关键,公司在频谱组合方面具有优势 [39][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本季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零售无线业务得到稳定,线性电视业务有增长,网络建设继续推进 [6][7] - 后付费业务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会,公司对进入后付费业务充满信心 [18][19] - 企业业务在2022年取得了一些成功,预计2023年业务势头将继续增长 [38] - 认为与DIRECTV的合并在政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且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25][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正在进行20亿美元的网络融资,由于面向合格投资者,无法提供更多细节 [9] - SPAC仍处于存续状态,是一家上市公司,仍有机会进行战略布局 [10] - 零售无线业务的Boost包括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后付费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33][3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市场上的频谱担保债券,如何看待贷款与价值的抵押情况,以及频谱作为未来业务融资工具的意义;SPAC和预付费业务出售的情况,预付费业务是否仍待售及相关考虑因素 - 因法律原因无法详细回答频谱担保债券问题,这是为网络建设进行的20亿美元融资 [9] - SPAC虽有高赎回率但仍存续,战略上没有太大变化,仍有机会;零售无线业务属于公司整体业务的一部分,董事会会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目前不太可能出售整个业务,更可能出售部分业务 [10][14][15] 问题2: Boost出售的时间和流程;Boost Infinite的推出时间、定价、分销情况以及在自有OSS/BSS系统上推出面临的问题 - 媒体报道有误,目前只是与SPAC就零售无线业务的一小部分进行了初步讨论,董事会会综合考虑零售无线业务的各种可能性;零售无线业务是一个干净的业务,没有巨大的融资需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4][15] - Boost Infinite已内部推出,计划在第一季度正式推出,初期将主要专注于向数字化转型,后期将拓展到全国零售和品牌分销领域;目前正在从T-Mobile的过渡服务协议中过渡出来,这导致本季度OIBDA承压 [16][17] 问题3: 本季度无线预付费业务客户流失率改善的原因;Boost Infinite新手机是否都将运行在AT&T网络上,以及将现有用户迁移到AT&T网络的路径;DIRECTV合并的政治环境和协同效应 - Boost Infinite将作为MVNO与AT&T合作推出,同时也会推出支持Band 70的设备;随着在已部署城市商业推出VoNR,将开始激活部分设备到自有MNO网络;公司有经验和策略来迁移客户 [22] - 预付费业务客户流失率下降符合预期,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公司将继续努力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手机,特别是支持Band 70的VoNR设备 [23] - 政治上,选举周期结束后有一段时间的并购窗口,认为与DIRECTV的合并仍有可能,且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虽然协同效应不如过去,但在行业下滑的情况下,利用协同效应是合理的策略 [25][26] 问题4: 是否可以将Boost客户的T-Mobile手机迁移到公司网络;如果考虑出售部分零售无线业务,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是否都在考虑范围内;未来是否会将企业批发业务作为一个业务板块进行报告,以及与Stephen Bye工作的关系 - 可以迁移,但没有Band 70频段,更合理的做法是对长期客户进行升级,使其拥有Band 70频段,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Boost过渡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29][31] - 零售无线业务的Boost包括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两者在市场上有一些差异,但本质上只是客户付费方式和信用情况的不同;后付费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33][34] - 当企业批发业务规模足够大时,会将其作为一个业务板块进行报告;公司从私人5G业务向私人5G即服务解决方案转型,在国防部项目上取得早期成功,并在多个垂直领域和行业积极参与RFP响应,业务势头良好 [35][36][38] 问题5: 无线业务是否可以完全脱离DISH,在CRE领域独立运营批发业务;如果可以,为什么不采用轻资产模式;随着无线零售业务的扩张,如何考虑资本筹集的节奏 - 不确定是否可以在DOJ同意令的约束下将无线业务完全独立运营批发业务,零售业务相对轻资产,不确定采用轻资产模式是否能带来更多好处;董事会会综合考虑各种战略可能性,公司希望各业务板块能够实现自我融资 [46][47] - 过去DBS业务在扩张时也需要一定的营运资金,但公司通过合理管理资金,减少了资金需求;后付费业务客户盈利能力强,公司希望在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快速发展,目前无债务的零售无线业务有能力筹集所需资金,董事会会考虑多种融资渠道 [50] 问题6: 达到70%人口覆盖目标所需的20亿美元资金是否基于每月建设1000座基站的进度,以及这笔资金还包括哪些方面;Sling净增用户的优势,以及是否有计划将卫星订阅用户迁移到流媒体服务 - 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将使公司网络部署覆盖超过70%的人口,同时也有助于推进600兆赫兹频段的建设,接近2025年75%的里程碑;公司采用基于成功的资本部署策略,根据漫游成本和自有网络成本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建设基站 [58][59] - Sling本季度表现强劲,得益于大学橄榄球和NFL赛事的季节性因素;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通过Hopper平台和Android TV产品,为客户提供SVOD和OTT服务,同时也会考虑将DISH客户迁移到Sling等服务,但目前从DISH到Sling的迁移并不多 [53][54][56] 问题7: 公司网络更像是混合MVNO - MNO网络,与过去的描述有所不同,如何看待与Verizon等同行相比,不同数量的基站所承载的流量比例,以及如何通过自有网络和MVNO协议提供产品 - 从财务角度看,建设70%的网络后,剩余30%的建设成本可能与前70%相当甚至更高,很多基站对现有运营商来说是不盈利的;公司可以通过漫游协议利用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同时客户回到公司核心网络后,公司可以控制服务,提供普遍的服务体验;公司认为自身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目标是在零售无线业务中获得3000万用户 [64][65][66] 问题8: DBS是否需要融资以满足2023年3月的到期债务,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Boost向新BSS系统过渡的一次性EBITDA影响 - 目前市场上的融资可以满足需求,DBS不需要额外融资;假设不向网络业务提供资金,DBS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 [75][77] - 自收购Boost以来,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T-Mobile和Sprint的遗留系统迁移出来,目前每月有500万 - 1000万美元的增量成本,预计到明年年中完成过渡,之后将拥有自己的单一平台,虽然短期内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73] 问题9: 公司网络建设的先发优势是否仍然存在,机会是否发生了变化 - 公司的网络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部署的云原生5G开放网络,没有传统基础设施的负担,具有独特的优势;公司拥有下一代OSS/BSS系统,允许企业通过API构建应用程序,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正在进行优化和扩展,认为在架构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并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优势 [79][80][81] 问题10: 10 - Q报告中提到的第三方集成成本项目是什么,涉及哪些第三方集成商 - 公司在收入和成本方面都使用第三方集成,但不清楚具体所指的项目;公司是基础设施的系统集成商,与许多第三方合作,这些第三方作为分包商负责各自的专业领域 [83][85]
DISH Network (DISH)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