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公司 润达医疗[1][2][3][4][5][6][7][8][9][10][11][12][13][14]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业绩与财务状况 1. 近年业绩下滑 - 2023年营业收入为91.47亿,同比下滑12.84%,净利润为2.73亿,同比下滑34.58%,净利润下滑幅度大于收入,原因是营收端下滑,固定成本未减少,边际成本提升,医院账期延长导致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1]。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72亿,同比下滑4.85%,净利润为2260万,同比下滑72%,受医院端复苏影响[1]。 2.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变化 - 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3亿,较2022年增加11.59亿,主要由于第三方实验室业务结算[1]。 3. 负债情况 - 公司负债较高,特别是短期负债,计划通过改善医院端回款情况来优化[5]。 (二)业务运营情况 1. 各业务营收情况 - 集约化业务2023年营收26.3亿,同比下滑1.23%,受医疗政策环境影响,新签约客户进度推延[2]。 - 第三方实验室业务2023年营收2.96亿,同比下滑78.14%,主要因为核酸检测业务回归常态化水平[2]。 - 自产产品业务2023年营收5.6亿,同比增长16%,受医疗制造环境影响较小[2]。 2. 研发投入 - 2023年共1.47亿,同比增长1%,主要集中在AI产品升级和合作[2]。 (三)AI业务发展 1. 产品推出与应用 - AI产品在体检领域推出“健康小美”,预计在未来1 - 2个月内正式在体检机构使用[3]。 - 2023年AI业务新增约30家医院,2024年一季度已有十来家客户落地签约[3]。 2. 合作情况 - 与华为合作紧密,共同推进AI产品升级和商业化拓展[3]。 - 与柳耀合作,计划在广西的七八百家药店上线公司的ABP产品,今年AI方面重点在B端医院端逐步落地更多医院,并在体检、药店等院外场景推广[6]。 (四)政策环境与市场预期 1. 政策影响 - 医疗政策环境变化对公司业务拓展有一定影响,公司将根据政策调整业务结构[4]。 - 公司正在努力量化软药行业政策变化(如检验设计的集采、家具支付价格改革等)对公司主业中长期维度上可能产生的影响[4]。 2. 市场竞争力 - 公司对AI大模型产品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持积极态度,目前已在多家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试用[4]。 - 公司的医疗行业大模型在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和签约处于领先地位,能整合多种医疗数据进行诊断,与华为合作将其应用于药企和其他医疗领域[7]。 (五)未来发展与展望 1. 业务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深耕主业,同时积极推进新业务如AI技术,以带来新的增长点[6]。 2. 业绩指引 - 2024年业绩指引保持平稳,取决于医院端收入增长和回款情况[14]。 三、其他重要内容 (一)收入来源与坏账风险 1. 收入来源 -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公立医院,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大约三十几,收入占比超过7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占比约99%[5]。 2. 坏账风险 - 公立医院历史上欠款没有坏账,但由于疫情和医疗政策变化,医院经营压力增大,回款周期延长,导致一季度减值准备增加,不过这不是坏账,随着经济和医院经营状况的好转,减值准备会冲回[5]。 (二)各业务相关情况 1. 工业板块毛利率 - 去年公司对工业板块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拳头产品头发的仪器设备投放,以扩大市场,这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预计毛利率将逐步回升[7]。 2. 工业板块各子产品表现 - 工业产品以糖化血红蛋白为主,占收入的一半以上,保持了不错的增速,处于国产头部水平,产品线覆盖多种医院,并推出国内首个糖化血红蛋白流水线;在质量检测领域推出了质谱仪及相关产品,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资产板块的第二增长线;生化POCT发光产品作为补充产品线,整体收入规模不大,预计整体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5% - 30%[11]。 3. LDT业务进展 - 公司在LDT方面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大三甲医院有业务合作,虽然去年政策环境影响了业务体量,但公司仍然看好这一新业务方向,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将继续推进与这些医院的合作[8]。 4. 设备更新政策影响 - 设备更新政策对公司的检验业务有积极影响,不仅包括资产板块,也包括非自产产品线,由于IVD收入主要来自试剂使用,设备更新可能会带来增量和结构性变化[12]。 (三)AI业务相关 1. AI产品升级方向 - 产品升级迭代主要针对大型三甲医院,因为这些机构的医疗数据质量较高,C端用户数据对模型迭代升级的贡献有限,目前已与五六家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合作试用产品,并在这些医疗机构中不断迭代优化产品性能[9]。 2. AI业务收入预期 - 公司预期今年AI产品的目标是覆盖约100家客户,每家平均收入在一两百万[14]。 3. AI业务与主业协同效应 - AI产品对公司主业具有协同效应,尤其是在提升医疗诊断水平方面,已在区域中心使用AI平台赋能医疗机构,以提高诊疗效率[10]。 (四)合作相关 1. 与每年合作模式及收费模式 - 公司与每年的合作模式清晰,每年会支付开发费,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底层服务完成收入,与柳耀集团的合作模式与每年类似;AI大模型在医院端的应用目前还在部署阶段,收费模式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当前的收费主要由医疗端支付,未来计划与C端进行收费[8]。 2. 与华为合作情况 - 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包括产品打磨、商业化推动、销售体系支持等,双方紧密合作更新迭代大模型产品性能参数,共同推动业务落地,包括医院端订单和解决方案布局[13]。
润达医疗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