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recision Optics (POCI)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达590万美元创纪录,较去年同期390万美元增长51%;剔除60万美元技术授权收入后为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8% [15][31] - 第二季度毛利率为46%,去年同期为29%;剔除60万美元技术授权收入后为40%,同比提升11% [31][32] - 第二季度运营费用为200万美元,去年同期约16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170万美元;现金基础下运营费用约170万美元,去年同期约12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160万美元 [32][33] - 第二季度净利润为63.4万美元,剔除60万美元技术授权收入后为3.4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50.7万美元,上一季度亏损7.4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99.3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7.2万美元,上一季度为11万美元,剔除技术授权收入后为39.3万美元 [34] - 第二季度末现金余额为38.1万美元,较上季度末减少29.2万美元;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季度末增加61.8万美元 [34][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产业务 - 第二季度生产收入为3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30万美元,增长59%,较上一季度增加14万美元 [16] - 国防航天项目第二季度交付超80万美元,预计第四季度生产有间隙,2024财年第一季度回升;去年12月获260万美元订单,此前为87.5万美元 [17][20] - 脊柱手术产品第二季度交付近25万美元,未来12个月订单或减少,但长期市场机会大 [18] - 灯塔公司下一代耳镜产品交付有波动,未来两季度或减少或暂停 [19] 工程业务 - 第二季度工程收入为17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4%,较上一财季略有上升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一次性医疗成像设备当前可寻址市场约为每年5亿美元,且以每年15% - 20%的速度增长 [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完成从OTCQB交易所到纳斯达克的升级上市,自上市后投资者兴趣增加,日均交易量调整后增长六倍 [10] - 与重要客户达成技术许可和特许权协议,涉及一次性眼科产品,为进入一次性医疗设备市场提供框架,有望成为长期增长催化剂 [11] - 产品开发管道强劲,有多个新项目推进,部分项目短期内可转生产,包括支持骨科、机器人腹腔镜、眼科、泌尿科和耳鼻喉科应用的项目 [23][25] - 公司寻求收购机会,光学行业较为分散,存在其他潜在目标 [5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一次性医疗成像设备市场因对医院、医生和患者有明显好处,过去几年大幅增长 [5] - 2023财年第三季度整体营收预计稳定或略高于第二季度,本财年整体营收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随着毛利率提高和控制运营费用,预计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35][36] 其他重要信息 - 原首席财务官Dan Habhegger于12月底辞职,Kevin Dahill担任临时首席财务官,公司已启动新首席财务官的招聘工作 [29][3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能否详细说明应收账款情况及未来指导 - 应收账款涉及两三个多年老客户付款慢,占比约25%,其余分散在众多客户,主要因季度末大量交付产品;除已提及内容外无更多指导 [40][41] 问题2: 未来12个月产品开发管道商业化预期 - 未来12 - 18个月约有7 - 8个项目可投产,其中3 - 4个项目因客户资金或FDA审批等因素受限;如机器人手术项目、泌尿科项目等有望在年内启动 [42][43] 问题3: 为何选择特许权模式 - 该客户是首个一次性项目的理想合作伙伴,双方共同解决技术和经济问题;此模式对客户而言可灵活选择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对公司而言无需消耗全部生产资源即可获得特许权收入,直接增加利润 [49][50][51] 问题4: 是否会有更多收购 - 公司会机会性地寻求收购,光学行业分散,存在其他潜在目标 [52] 问题5: 公司现状是否符合三年前预期 - 整体表现达到或超过预期 [53] 问题6: 客户将一次性产品生产转移内部或海外是否影响一次性产品盈利及其他产品毛利率 - 若仅依赖自身生产一次性产品会有挑战,但公司可通过与客户独特关系,整合组件需求,在供应链中提供低成本供应;新协议未排除未来扩大自身生产的可能性,且已为进入一次性市场提供盈利保障 [58][59][60] 问题7: 灯塔公司整合情况 - 整合进展顺利,销售和会计团队已完全整合,工程团队合作良好,共同推进新项目,未来财报电话会议将不再单独区分部门业绩 [61][62] 问题8: 一次性项目合作客户是否为大公司,是否为趋势 - 整体业务机会规模增大,一方面公司资源增多让合作方更放心,另一方面收购灯塔公司后产品更完善;目前多数一次性项目合作方为大型成熟医疗设备公司,但也有初创公司,趋势尚不确定 [67][68] 问题9: 与大公司合作关系是否不同,是否难保留知识产权,项目是否替代现有非一次性设备 - 目前合作的大公司确实用一次性设备替代现有非一次性设备,这降低了项目风险;公司在合作中提供的光学设计和制造技术属于自身专长,虽需谈判,但并非更具挑战性,能达成对公司有利的技术协议 [7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