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提出“后海虹时代”战略定位,从以二级市场为重心转化为以实体发展和业绩兑现为重心 [3] - 围绕人的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进行改革,从抓党建、建班子、立规矩、调职能、明制度、定战略六个方面推动全面革新,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拟设“国新健康保障服务集团公司” [3][4] 业务布局 医保控费 - 2018 年目标巩固 149 个统筹区业务市场份额,抢占新市场并全国布局,依托产品线和服务优势与省级政府或主管厅局合作提供健康保障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4] 大数据商用授权 - 国新协助海虹启动国家相关部委对健康大数据应用关键政策申请,争取获得数据商用授权试点 [5] 技术与模式推广 - 医保精细化管理云平台:将基础审核整合升级为云平台,以 300 万人口统筹区为例收费 500 万元;有医保基金穿底风险的地区,双方按当地医保基金总规模一定百分比(如 5%)各自投入 50%现金设立共管账户,公司收取不低于医保基金 2%运营成本费用,按控费节省金额 10%-20%获奖励 [5] - DRGs 点数法基金结算服务:2016 年 7 月与浙江金华市合作试点,浙江和广西全省推广,收费标准根据医保基金规模收取数百万元不等 [6] - 医保支付(价)标准服务:与 30 个地市签约,向医保经办单位每年收取 30 - 50 万元运维费用,向药企每个品规收取 600 - 1000 元/年增值服务费 [6][7] - 商保 TPA 业务模式:与 10 家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使用 149 个统筹区销售渠道销售保险产品,按保费总额 10%-15%收取服务费;依托大数据与保险公司共同设计产品、提供 TPA 服务,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7] - 慢病管理模式:与医保经办单位、医疗机构共同设计慢性病服务包,在浙江和广西等地实施收费,标准为 200 - 400 元/人/年,我国慢性病患者近 3 亿人 [7] 公司背景与态度 - 国新对海虹项目进行数月尽职调查,约 600 人参与,认为项目适合央企,国务院国资委重视,国新将全力对上市公司负责 [8] 问答环节 合同与财政预算 - 和地方政府签订的大体量合同会体现在财政预算中,通常每年第四季度报第二年预算,部分地市第二年有预算调整机会 [8] 大数据使用权牌照 - 公司入驻海虹后与相关部门对接良好,会全力争取尽快拿到大数据使用权牌照 [8] 数据安全 - 公司有 2.7 亿人就诊数据在审核结果库,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员工保密协议与上两级领导连坐,未出现数据安全问题 [9] “四个开放”内容 - 合作开放、思路开放、业务开放、学术开放,筹备成立国新健康研究院 [9] 药品库维护 - 有专业团队实时更新维护药品库,药品库是公司“司宝” [9] 核心竞争优势 - 引擎速度比同业快一百倍,升级后达 150 倍,拥有知识产权;药品价格库信息丰富,对开展医保支付(价)标准服务和 PBM 业务至关重要 [9][10] 回购条款 - 从法律形式上,五年内国新未注资或注资条件未实现需实施回购;但公司有计划推进,可能提前注资,国新将全力推进海虹构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10] 盈利目标 - 公司有信心、有能力实现 2018 年经营计划和销售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盈利,不再卖资产 [10]
国新健康(000503) - 2018年2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