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业绩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59.8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长35.31%;总资产569.6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4.94亿元 [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7.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78.27% [1] - 2021年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25.45GW,海外出货量占比60%,国内出货量占比40%,分销出货量占比提升至35% [1] - 2022年一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6.83GW,海外出货量占比71%,国内出货量占比29%,分销出货量占比提升至36.5% [1][2] 科技创新 - 2021年度研发投入27.18亿元,占营业收入6.58%;截至2021年末,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1086项,其中发明专利168项,较2020年增加37项 [2] - 量产的魄秀(Percium)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23.60%,N型高效电池中试线转换效率达24.60%,下半年量产 [2] - 异质结电池中试线因疫情延迟,预计5月份投产,储备IBC、钙钛矿和叠层高效电池技术 [2] 产能建设 - 截至2021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近4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2] - 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等多个新建、技改升级项目顺利投产,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项目第二期等按计划推进 [2] - 邢台5GW高功率组件项目已审议通过,2022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2] 资金募集 - 2021年8月23日公司董事会同意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曲靖项目、扬州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2022年3月7日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核准,募集资金已到位 [2] 股权激励 - 2020年第一期股权激励的第二阶段顺利行权解禁 [2] - 今年第二期股权激励,激励对象882人,限制股313万股,期权1088.5万股 [2] - 公司层面业绩指标以2021年经营业绩为基数,未来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5%、70%、9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80%、120% [2] 战略布局 - 今年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主产业链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市场份额 [3] - 智慧能源业务板块加大电站开发、投资力度,扩大电站投资规模;目前存量电站350MW,国内在建项目容量约700MW [3] - 稳步推进海外光伏发电业务,研究新应用场景,结合储能等多维度推进智慧能源板块发展 [3] - 辅材和设备业务板块在培育阶段,做好相关业务,为主产业链保障供应,推动降低成本 [3] 社会责任 - 光伏扶贫项目累计支付扶持款约5600万元,去年支援河南抗洪救灾捐赠1000万元,支援扬州疫情捐赠100万元 [3] - 联合北京市慈善协会成立“晶澳阳光公益慈善专项基金”,持续推进“三大”惠民工程 [3] 问答环节 “一体两翼”布局 - 一体指硅片、电池、组件主产业链,两翼分别为智慧能源和光伏新材 [3] - 智慧能源主要做电站开发等业务,与行业优秀企业在储能等方面深入合作 [3] - 光伏新材生产光伏辅材和设备,自产供应占比少,大部分依托战略合作供应商 [3] 出货规划 - 2022年出货目标为35 - 40GW,二季度出货目标9GW以上 [3] 市场影响及应对 - 美国市场正常出货,因海外有完整产业链布局,风险较小,今年美国利润水平较好 [4] - 2021年欧洲市场市占率18%左右,一季度市占率仍在提高,今年积极稳健推动欧洲市场 [4] 电池技术进展 - 未来两年内PERC技术仍具竞争优势,TOPCon有中试线运行,二季度末1.3GW量产,年底6.5GW产能 [4] - 异质结中试线即将投产,新型电池规划视情况而定 [4] 产能占比 - 目前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80%,新产能建设后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4] 技术成本差异 - 今年底6.5GW的TOPCon产能,目前TOPCon较PERC成本差距大,市场溢价能力偏弱 [4] - N型硅片成本比P型高2 - 3分钱,长期看差异会减小 [5] 单瓦盈利提升 - 单瓦盈利提升途径为随市场变化调整销售价格,通过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5] 存货与预付款 - 2022年一季度末存货增长因销售规模扩大和疫情影响物流不畅 [5] - 预付款创新高主要是预付原材料采购款,主要为硅料和玻璃 [5]
晶澳科技(00245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