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货量与订单 - 第一季度出货量 1.1GW,二季度预计 2.5GW,随着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公布,下半年出货量将飞速增长,公司会努力完成全年出货目标 [3] - 一季度有 60 亿单子,二季度公告 70 亿单子 [4] 价格与毛利率 - 第一季度出货主要为移动补电车配套电池,售价较高,目前价格平稳与去年持平,不排除未来降价可能 [4] - 一季度毛利率与去年持平,净利率 10%,二季度毛利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净利率较一季度有所回升 [4] 电池质量与技术 - 公司主要客户为客车及专用车领域,如中通、金龙、东风、一汽等,从今年开始进入乘用车领域 [5] - 快充电池采用小圆柱结构,设有通气管装置和拉断开启装置,优选正负极材料,产品在快充模式已运行近 5 年,2 - 3C 快速充电可满足公交车、物流车 10min 补电 30% 电量需求 [6] - 低温电池从 2014 年开始试车,2015 年大批量推广,实现 - 20℃ 正常使用, - 35℃ 充放电 80% 以上,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6] - 重视前沿技术储备,申报 2012 - 2015 年国家创新工程做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达 180Wh/L,还在研发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及硅碳等新型电池材料,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开发出能量密度 800Wh/L 的全固态电池 [7] 上游材料与管控 - 与电池原材料厂商签订合作及技术保密协议,部分材料特供,电解液有多家供应商,战略合作供应商 80% 以上材料供给公司 [8] 货款与市场方向 - 账龄一般在一年以内,按与整车厂签订合同执行货款支付 [9] - 生产线可一个月切换到其他电池生产,未走三元电池路线是出于产品安全和产业安全考虑 [9] - 2016 年磷酸铁锂出货量比例 69%,三元及其他电池 31%,今年三元电池在推荐目录中比例增加,但出货量暂无数据,客车领域大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10] 应收账款与质保 - 行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过大问题,公司账期一般一年,客户集中且信誉好,形成坏账可能性低,风险可控 [11] - 与整车厂签订质保,客车 8 年,货车 5 年 30 万公里,整车厂预留不超 5% 货款作为质保抵押 [11] 合作与发展计划 - 年初计划以三倍速度发展,2016 年底 26 个城市合作,计划 2017 年底达 60 个城市,目前云南曲靖、江西抚州、河南安阳、内蒙古赤峰已签约,多数下半年落地 [12] 快充技术优势 - 采用圆柱卷绕,6Ah 小圆柱,单体电芯达 6C 快充,温升控制在 50℃ 以下,目标单体 10C,成组 6C,8 分钟充满电 [13] 电池价格与销售 - 电动客车电池每瓦时约 2.5 元,电动物流车每瓦时约 2 元,平均每瓦时约 2 元 [14] 资金与产能 - 公司负债率接近 70%,启动公司债和再融资等融资手段,扩产能底气来自各地政府新能源推广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采用“4 + 1”模式,轻资产运营 [14][15] 财务与现金流 - 应收和应付账款基本持平,财务费用高,通过银行借贷、发行公司债券、联盟运营平台等方式应对资金压力 [15] 储能业务 - 应用储能柜“削峰填谷”,利用退役动力电池,今年与淮安苏通市政机械有限公司合作 1000 套移动储能电站,在北京、湖北等地与电力公司和物业小区有合作项目 [16] 生产成本与业绩 - 电芯加 pack 及管理费用,目前生产成本 1.3 - 1.4 元左右,目标降至 1.15 元,电芯未来做到 0.6 元 [17] - 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销售补电车和申龙客车,二季度主要为物流车和重卡 [18] 汽车厂商份额与乘用车订单 - 与中通签订 8 千辆客车、1.5 万辆物流车合同,与安凯客车签订 2 千辆合同 [18] - 5 月与华泰汽车签约 1 万台乘用车订单,与多家乘用车厂商有电池测试合作 [19] 库存与地方政府融资 - 原材料库存 25 - 30 亿之间 [19] - 有融资租赁、分期收款等模式解决地方政府资金问题 [19] 联盟情况 - 2013 年成立,成员每年小调整,核心成员以电池为核心,筛选原则是国内排名前五,宗旨是“共创市场、共同创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20] - 联盟通过软约束和硬约束规范企业,在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上紧密合作,致力于降低纯电动公交成本 [20][21] 成本降低 - 要求隔膜、钢壳等轻量化并降价,使用全自动化生产线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规模化生产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电池能量密度可降低成本,隔膜、电解液降价空间偏大 [21][22]
保力新(300116) - 2017年6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