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情况 - 能提供多领域整体解决方案,覆盖医疗卫生、智慧城市、信创等领域 [1] - 拥有国际一流资质,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首家通过CMMI5认证,有三项甲级涉密资质和ITSS成熟度符合性一级评估 [1][3] - 具备雄厚技术实力,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拥有1300余项软件产品和著作权、33项专利,参与50余项标准规范研制 [3] - 获得多项荣誉,如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上海市“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电子政务优秀案例 [3] -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疫情期间投入千余人力抗疫,相关产品发挥积极作用,入选国家工信部优秀抗疫企业名单 [3] 战略规划与发展机遇 - 中国人寿战略投资后打造3+2战略规划,“3”为传统优势业务,“2”为创新业务,公司将深入与国寿协同,成为“科技国寿”战略承载者 [3] - 面临历史发展机遇,契合“健康中国”“智慧中国”“安全中国”背景和数字化转型形势,赛道宽广 [4] - 实践科技创新,如“新观察”产品助力联防联控,关注健康管理新方向 [4] - 开启新协同,与中国人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蛮牛健康”APP基础版,协同局面逐渐打开 [4] - 迎接新未来,“蛮牛健康”APP打造健康管理服务新生态,助力中国人寿战略 [5] 医疗健康业务 业务分类 - 按服务对象分为G端、B端和C端,四类业务为公共卫生、区域卫生、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 [5] 各业务情况 - 公共卫生:产品齐全,有众多典型产品和案例,客户包括国家及多地疾控中心等 [5] - 卫生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24省,测评等级最高,疫情期间取得市场突破,健康云发挥重要作用并中标新项目,客户包括国家及多地卫健委 [5][6] - 医疗保障:典型案例覆盖全国10多省、30多个地市、近100个统筹区域,覆盖人口3亿人,参与“三医联动”改革,DIP成为国家医保局推行的支付改革方式并在71个城市试点 [6] - 医疗机构:有三类拳头产品,上海、浙江市场占有率第一,合作众多大型三甲医院,今年开拓多个信息化项目 [6] 竞争与合作 - 虽竞争激烈,但公司在三医方面积累深厚,保持强大竞争力,积极探索生态链合作 [7] 蛮牛健康情况 成立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人寿因公司在智慧医疗等领域布局入主,健康险新规将推动市场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年销售从7000亿增至2万亿左右,公司已推出相关保险 [7] 架构与发展情况 - “一六四”架构,即一个开放平台、六层架构、四端联动,从3月开发到10月发布,速度快 [8] - 发布后两个月,C端累计用户数超165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超35万;A端累计用户数超27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近7万 [8] 未来规划 - 分4个阶段布局,包括基础服务版、健康照护版、慢病管理版、国寿版凯撒健康,实现商保和医保深度融合 [9] 与国寿合作形式 - 1.0版本提供基础服务形成权益卡包,与国寿各地公司合作提升获客、转化用户,作为市场拓展工具,通过权益包分发提高保险销售能力 [9][10] 医保行业与竞争优势 医保行业痛点 - 主要痛点是控费,公司参与DRG和DIP领域研发,DIP成为国家医保局推行的支付改革方式并在71个城市试点 [10] 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承建中国第一代医保系统 - 上海医保系统全版本,上海医保局机房设在公司 [10] - 国寿承保全国40%的大病保险业务,与各地医保局关系密切,有助于公司拓展市场 [10] 智慧城市和市民云情况 营收占比 - 2020年半年报显示,民生服务占营收57%,智慧城市及其他占43%,2017 - 2019年占比有变化 [10][11] 解决方案与业务情况 - 提出3+1+N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统筹建立以市民云为主体的平台 [11] - 政务管理和服务:巩固上海市“一网通办”总集成地位,建立产品化体系,拓展全国行政服务中心项目,“随申办市民云”成绩显著,注册用户7000万余人 [11] - 市场监管:推出多个应用,为改革和营商环境提供服务 [11][12] - 城市安全:拥有系列平台核心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 [12] - 可信云服务:从私有云向公有云转型,扩大服务规模 [12] - 信创业务:起步早、资质高、参与全面、积累扎实,在核心行业有竞争优势 [12] 合作模式 - 与各地政府国资成立合资公司打造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收入包括项目工程、政府购买维护服务、在线运营等,未来可开展智能核保、社区电商等业务 [12] 数据安全与智慧教育 数据安全 - 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时不提供数据,提供加密和沙箱后的结果,通过多种方式收费 [13] 智慧教育 - 建设上海“微校”平台,疫情期间服务学生和教师,未来可做成教育淘宝,通过国寿渠道和教委、学校关系推广课程 [13]
万达信息(300168) - 2020年12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