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2024下半年展望滞胀衰退还是修复

行业或公司 * 全球市场 * 美国市场 * 中国市场 * 港股市场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球市场展望: 美联储加息预期波动,美国经济周期处于滞胀修复或衰退阶段尚不明确,市场对未来趋势存在分歧。欧央行降息后,欧元上涨、欧洲股市下跌、欧洲债券利率上升,可能意味着宽松政策已过半场。中国和港股市场在资金链驱动下可能出现反弹,但需警惕其力度和持续性。[1] * 资产配置建议: 参考疫情期间至2021年初的资产表现,不同阶段配置不同类型资产。宽松政策初期,配置金融属性较强的资产;经济增长阶段,转向增长逻辑较强的资产如铜等。[3] * 市场表现: 今年市场表现复杂,交易活动集中在一个季度内完成,涵盖了多种资产类别,反映出市场在降息宽松和再通胀交易之间频繁切换。[4] * 经济周期判断: 采用信用周期框架分析,关注哪个部门能够加杠杆以及是否会加杠杆。美国更多依赖利率调控,中国则依赖财政政策。[5] * 中美信用周期差异: 美国更多依赖利率调控,中国则依赖财政政策。美国高利率环境下私人部门融资成本高企,但其资金回报率也相对较高,使得需求容易受到利率变化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的是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倒挂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6] * 美联储政策调整: 美联储将长期中性利率上调至2.8%,扣除2%的PCE后实际自然利率为0.8%,表明未来降息空间有限。对市场流动性支持作用减弱。[7] * 中美经济部门加杠杆能力: 美国私人部门加杠杆能力较强,但受制于高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率接近边界状态;中国更多依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加杠杆。目前,中国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和地产收储政策提升杠杆,但幅度有限。[7] * 美国信用债与国债表现: 美国信用债跑赢国债的现象主要源于信用利差的收缩。尽管国债利率承压,但信用利差一直在收缩,导致信用债表现优于国债。[8] * 美国经济增长与预期不符: 美国经济增长与预期不符主要是由于各个环节出现了滚动错位现象。服务性消费依然具有韧性,而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则高度敏感于利率变化。[8] * 美国房地产市场: 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预计会有所修复,但抬升幅度有限。尽管供给紧张,但房价收入比高企限制了房价上涨空间。[9] * 美国投资领域: 美国投资领域呈现出建筑施工投资强劲、设备投资逐步改善的特点。[9] * 美国库存周期: 美国库存周期持相对谨慎态度。从实际库销比来看,美国整体库存水平并不低,仅局部领域如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与地产相关行业表现较好。[9] * 美联储降息可能性: 简单回答是能。尽管目前美联储采取克制姿态以防止市场过早恢复活跃,但未来降息仍有可能性。这将取决于通胀控制效果及经济增长情况。[10] * 美联储降息目的和操作方式: 美联储此次降息并非旨在解决经济问题,而是为了应对利差倒挂的情况。这种操作方式类似于1995年和2019年的降息周期,特点是次数少、幅度缓。[11] * 三季度被视为关键窗口: 三季度被视为关键窗口主要因为通胀在此期间预计会回落,而四季度则可能面临通胀翘尾和大选因素,使得美联储操作更加复杂。[11] * 未来政策不确定性: 2025年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对美联储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多数政策主张偏向支持通胀而非压制通胀,包括AI带来的供给侧需求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推高通胀水平。[12] * 市场如何提前交易美联储的政策预期: 市场通常会提前交易美联储的政策预期,例如今年初市场就提前交易了降息预期,激发了一部分需求。[12] * 美债和其他资产如何反映美联储的政策变化: 美债利率和黄金价格通常会在第一次降息兑现后见底或见顶。例如,2019年第一次降息后,美债利率见底,黄金价格见顶,而铜价则因基本面需求支撑继续上涨。[12] * 科技股与周期股表现: 近期科技股表现强劲,尤其是头部科技股,这部分受个股因素影响较大。根据报告观点,不再持有周期股,而是转向科技股。[13] * 科技股和周期股的表现逻辑: 科技股的表现受个股因素和货币宽松政策影响;周期股的逻辑在于价格上涨会破坏其上涨基础。[14] * 美股的短期和长期走势: 短期内不跌不买,因为下跌后带来的空间更大;不跌则降息难以实现,腾挪空间有限。然而,从长期来看,我们并不悲观。标普500指数今年预计在5500点左右。[14] * 美国大选对市场的影响: 美国大选可能带来显著变化,需要密切关注。[15] * 黄金和美债的投资策略: 黄金和美债目前仍具备交易价值,根据模型测算,黄金中枢点位为2500美元,美债利率为4%。在降息兑现前,这些资产仍可交易,但需及时抽身,把握好中间区间。[16] * 中国市场及港股市场的现状: 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情况相反,需要加杠杆和信用扩张,尤其是资产部门运营。今年一季度增长超预期,出口环节表现尤为突出。[17] * 通过杠杆分析解决当前金融周期问题: 目前处于暂时稳住杠杆并可能局部加杠杆阶段,对应市场表现为震荡做结构,即结构优于整体行业优于整体指数表现。[17] * 中国私人部门杠杆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私人部门(企业和居民)的杠杆水平偏低,尤其是民营企业,这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和借款收缩行为。这种情况导致大家追求安全资产,如存款或理财产品。[18] * 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速度和力度。[19] *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影响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19] * 当前通胀形势与历史上的异同点: 当前通胀形势与2012-2013年有相似之处,如水电燃料等公共事业价格上涨,但PPI为负。然而,这次PPI负值主要集中在中游,而上次则集中往上游。[19] * 地产市场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产市场尚未出现明显起色,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价格、租售比等方面都表现疲软。[19] *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及未来预期: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较强,反弹目标点位为19000~20000点,目前恒生指数在18000左右,应能站稳。[20] * 南向资金与海外资金偏好不同: 南向资金主要投资于金融、电信、能源、原材料等高分红标的,而海外资金则偏好相反。[21] * 未来全球资产配置建议: 全球资产配置应关注三个方面:宽松政策引导下在所从默菲加尔:alpinusero引导在荷斯特产品,但需要技术可正规格实施进、加杠杆地区和价格上涨地区。[23] * 中国尤其是港股市场的配置建议: 整体回报率下行、结构性加杠杆和稳定回报资产。在整体杠杆周期维持稳定且局部加杠杆情况下,高分红类资产或稳定回报资产(如居民存款、高分红股票、黄金等)具有吸引力。[23] * 当前市场环境下值得关注的方向: 政策支持与心智生产力、结构性的涨价、出海机遇。[24] * 港股市场未来发展: 港股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反弹后,目前处于等待更多催化剂的阶段。未来需要关注政策进展、美联储降息情况、信用周期等方面。[24] * 当前投资策略核心观点: 整体回报率下行、局部加杠杆、局部涨价、出海机遇带来的个股阿尔法收益。[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