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5,772,875.74元,较2022年度增长7.65%[1] - 2023年度营业成本为216,341,411.60元,较2022年度下降7.44%[1] - 2023年度销售费用为2,328,723.04元,较2022年度增长36.47%[1] - 2023年度净利润为7,882,085.54元,较2022年度下降58.72%[1] - 202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较2022年度下降60%[1] - 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45,941.28元,较2022年度增长965.92%[3] - 2023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814,494.22元,较2022年度减少1.96%[3] - 2023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354,781.84元,较2022年度下降111.43%[3] - 2023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20,423,334.63元,较2022年度下降129.04%[3]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3,721,741.35元,较2022年末增长157.32%[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54,084,582.82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坏账准备余额18,031,047.56元[9] - 2023年12月31日一级听资金为97,193,706.77元,较2022年有所下降[25]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为15,005,881.94元,较2022年大幅减少[25]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36,053,535.26元,较2022年有所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63,201,367.02元,较2022年有所上升[2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为354,311,799.12元,较2022年略有减少[25] - 2023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为131,660,671.67元,较2022年有所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负债合计为157,968,749.54元,较2022年有所上升[25] - 2023年12月31日股本为155,526,000.00元,较2022年有所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公积为93,697,751.18元,较2022年有所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计为509,416,378.17元,较2022年有所增加[25] 股权变动 - 2023年期初股本为13,206,000元,本期增加2,320,000元,期末余额为15,526,000元[31] - 2023年期初资本公积为82,857,856.66元,本期增加10,839,894.52元,期末余额为93,697,751.18元[31] - 2023年期初库存股为1,304,660.2元,本期增加8,009,635.4元,期末余额为9,314,295.7元[31] - 2023年期初盈余公积为6,416,580.37元,本期增加938,530.9元,期末余额为7,355,111.3元[31] - 2023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21,360,107.3元,本期增加7,177,045.4元,期末余额为28,537,152.7元[31] - 2023年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2,535,884元,本期增加11,088,255.4元,期末余额为73,624,139.4元[31] 子公司情况 - 本报告期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有青岛润德、泰德销售、蚌埠昊德、闻天科技、泰德新能源,持股比例均为100.00%[57] - 本报告期新增子公司闻天科技和泰德新能源,纳入原因均为投资设立[58] 审计相关 - 审计认为财务报表在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2023年12月31日财务状况及2023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 - 审计将收入确认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8] - 审计将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2] 会计政策 - 企业合并中,购买日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小于则复核后确认合并当期损益[71] - 为企业合并发生的中介及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73] - 控制包含拥有权力、享有可变回报、能影响回报金额三要素,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74] - 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自身和子公司报表为基础,反映企业集团整体情况[78]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编制报表时调整期初数和比较报表项目[8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编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84] - 处置子公司编制报表时不调整资产负债表期初数[85] - 子公司持有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库存股,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列示[87] - 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个别报表按支付对价计量,合并报表调整资本公积[89]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确定长投初始成本,差额调资本公积等[91]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原长投账面价值加新增投资成本确定初始成本[92] - 处置子公司长投未丧失控制权,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资本公积等[93] - 一次交易处置子公司长投丧失控制权,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投资收益[94]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非“一揽子交易”按不同情况处理,“一揽子交易”先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95] -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差额调资本公积等[100] - 共同经营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102] - 合营企业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104]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106]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当期损益[107] - 金融资产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已转移且符合条件时终止确认[113] - 公司按管理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初始确认后一般不得重分类[11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1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部分利得或损失处理有别[11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所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18] - 公司将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1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一般计入当期损益,部分信用风险变动影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20] - 贷款承诺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特定规则后续计量[121] - 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初始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正负分别确认为资产或负债,部分利得或损失处理有别[124] - 公司对部分金融资产、债权投资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25] - 金融工具分三阶段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二、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27]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及合同资产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29] - 对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款项等单独减值测试,无证据的按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30] - 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按投资性质,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36] - 违约风险低、短期内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能力强的金融工具视为具有较低信用风险[137] - 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违约概率相对变化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138] - 通常逾期超过30日,确定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140] - 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利影响事件发生,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资产[141]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损失准备增减计入当期损益[143] - 若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收回,减记账面余额并终止确认[144] - 已减记金融资产收回时作为减值损失转回计入收回当期损益[145] - 金融资产转移有两种情形,判断终止确认注重实质[146][148] - 金融资产整体或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按规定计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9] - 既未转移也未保留风险报酬且未放弃控制,按继续涉入程度确认资产和负债[150] - 保留几乎所有风险报酬,继续确认金融资产整体并将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15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满足特定条件可抵销后净额列示[153]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按主要或最有利市场价格确定,采用估值技术[155][156] - 存货包括原材料等,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盘存采用永续盘存制[159][160][161]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提或转回跌价准备[162][163] -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领用时采用一次转销法[164][165] - 当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75]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等方式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7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7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76] - 以支付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购买价款作为投资成本[177] -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78] - 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179]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79] - 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189] - 公司对按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用建筑物采用与固定资产相同的折旧政策,出租用土地使用权按与无形资产相同的摊销政策执行[189] - 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10%,年折旧率4.50%[193] - 机器设备折旧年限10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9.50%[193] - 运输设备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00%[193] - 办公设备及其他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00%[193]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中,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98]
泰德股份:2023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