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83,303,603.15元,2022年为526,805,234.71元,2021年为432,058,571.87元[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382,827.95元,2022年为155,760,548.86元,2021年为140,759,989.91元[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026,748.39元,2022年为136,745,032.76元,2021年为110,784,127.70元[3]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78%,2022年为15.19%,2021年为15.18%[3] 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2024年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计149.95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135,107,896股的1.1099%[1]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23.34万股,授予价格8.57元/股[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份91.34万股,价格8.57元/股[4]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与本次拟授予合计273.29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02%[7] - 2024年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共127人[8] - 董事、副总经理姚国兴获授限制性股票3.00万股,占授予总数2.0007%,占总股本0.0222%[10] 激励计划关键条款 - 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9.43元[13]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6个月,授予日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0日内由董事会确定,限售期分别为自授予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15] - 第一次解除限售期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授予日起24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解除限售比例为50%;第二次解除限售期自授予日起24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授予日起36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解除限售比例为50%[17][18] - 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任期届满前离职的,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遵守此规定,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18] 业绩考核目标 - 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3年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或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0%;第二个解除限售期为以2023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或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23] 激励计划流程及规定 - 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需在60日内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并完成公告、登记,否则宣告计划终止[36] - 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通过终止实施激励计划决议,自决议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不得再次审议股权激励计划[36] - 激励计划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单独统计并披露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的投票情况[34] - 公司内部公示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公示期不少于10天[34] - 公司应在股东大会审议激励计划前5日披露监事会对激励名单审核及公示情况的说明[34] - 公司对内幕信息知情人在本激励计划公告前6个月内买卖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情况进行自查[34] 激励成本及资金来源 - 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49.95万股,成本为1294.07万元[57] - 预计2024年会计成本为363.96万元,2025年为727.91万元,2026年为202.20万元[57] - 激励对象资金来源为自筹,获授限制性股票过户后享有权利,但限售期内不得转让等[40] 其他规定 - 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获取限制性股票提供财务资助,应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等税费[39] - 公司现金分红时,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的分红在代扣税后享有,未解除限售回购时扣除已享分红[41] - 股东大会审议前变更激励计划需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公告,审议后变更需提交股东大会且有限制情形[42] - 股东大会审议前终止激励计划需董事会审议通过,审议后由股东大会决定,终止时回购未解除限售股票[43]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或内控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形,激励计划终止[43] - 公司控制权变更、合并分立等情形,激励计划按规定继续执行[44] - 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有问题,未解除限售股票按授予价格回购注销,已解除限售激励对象返还全部利益[45]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被认定不适当人选等情形失去资格,未解除限售股票按授予价格回购注销[45] - 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等,未解除限售股票按授予价格回购注销,离职前缴纳已解除限售部分个税[46]
新坐标:新坐标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