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9,212,030,715.94元,2022年为18,010,446,853.78元,2021年为18,341,952,307.92元[5]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5,962,847.90元,2022年为1,812,047,834.71元,2021年为1,664,450,239.44元[5]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44元/股,2022年为2.20元/股,2021年为2.03元/股[5]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87%,2022年为21.61%,2021年为23.18%[5] 激励计划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983.5288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82,189.1519万股的1.20%[2][9] -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84人,约占公司全部职工人数21088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0.40%[12]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55个月[15] - 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19个月、31个月、43个月[16] - 第一个解除限售期比例为40%,第二个和第三个解除限售期比例均为30%[17]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11.84元[21] - 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 - 2027年[25] - 2026年净利润不低于2021 - 2023年三年平均净利润的105%,2027年不低于110.25%[25] - 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分良好、合格、不合格三档,对应标准系数为1.0、0.9、0[26] -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净利润[26] - 授予983.5288万股限制性股票总摊销费用约为10582.77万元,2024 - 2028年分别摊销1197.13万元、4788.51万元、3006.15万元、1295.65万元、295.33万元[33][34] 其他要点 - 公司注册资本为82,189.1519万人民币[3]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3日,上市于2016年10月14日[3] - 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公司股本总额的10.00%[2][9][13] - 本激励计划中任一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公司股票数量,累计未超公司股本总额的1.00%[2][9][13] - 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18] - 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为每股11.24元,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为每股11.84元[21]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出现特定违规情形,不得授予或解除限售限制性股票[22][23]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情况调整限制性股票数量公式为Q=Q0×(1+n)[28] - 配股调整限制性股票数量公式为Q=Q0×P1×(1+n)÷(P1+P2×n)[28] - 缩股调整限制性股票数量公式为Q=Q0×n[28]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调整授予价格公式为P=P0÷(1+n)[29] - 配股调整授予价格公式为P=P0×(P1+P2×n)÷[P1×(1+n)][29] - 缩股调整授予价格公式为P=P0÷n[29] - 派息调整授予价格公式为P=P0 - V,且P>1[30]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需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37] - 单独统计并披露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股东以外其他股东的投票情况[37] - 公司应在激励计划公告前6个月内对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本公司股票情况进行自查[37] - 股权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需在60日内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并完成公告、登记[38] - 若公司未能在60日内完成授予工作,本激励计划终止实施,3个月内不得再次审议股权激励计划[38] - 公司授予限制性股票前,需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经确认后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登记结算事宜[39] - 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前拟变更激励计划,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审议通过后变更,由股东大会审议决定[40] - 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前拟终止激励计划,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审议通过后终止,由股东大会审议决定[41] - 激励计划终止时,公司应回购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41] - 公司回购限制性股票前,需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经确认后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登记结算事宜[41] - 激励对象需返还因信息披露文件问题获授的全部利益[45] - 公司出现特定情形激励计划终止,未解除限售股票回购注销[47] - 公司控制权变更等特定情形激励计划正常实施[47]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被认定不适当人选等情况失去参与资格[48] - 激励对象因不能胜任等原因职务变更,未解除限售股票回购注销[49] - 激励对象成为不能持有股票人员,未解除限售股票回购注销[49] - 激励对象因辞职等离职,未解除限售股票回购注销[49] - 激励对象退休离职,未解除限售股票回购注销;退休返聘按原程序进行[50] - 激励对象因执行职务身故,限制性股票由继承人继承按原程序进行[51] - 公司与激励对象争议纠纷60日内未解决可向法院诉讼[51]
顾家家居: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