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范围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98.56%[6]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98.37%[6]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并规范运作[8] -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制定并实施公司战略规划、经营计划[8] 内部监督检查 -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多方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9] 部门职能工作 -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制定总体规划,完善相关体系,明确岗位事项[10] 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和客户权利,诚信经营纳税[11] - 公司发布新时期企业精神,制定员工行为公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1] 子公司管理控制 - 公司通过下达经营计划等方式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14] 职务与机制建设 - 公司对主要不相容职务实施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工作机制[15] 预算与考核管理 - 公司实施预算管理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16] - 公司建立KPI考核机制,为奖金分配等提供依据[17] 资金与采购管理 - 公司制定资金管理制度,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17] - 公司建立采购管理体系,节省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18] 销售与项目管理 - 公司科学制定年度销售目标,控制销售收款风险[19] - 公司建立工程项目分级管控机制,控制项目成本[19] 信息相关制度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和内部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真实准确[19] - 公司建立信息沟通和收集渠道,促进内外部信息传递[21] 内部监督主体 - 公司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负责内部监督,保证控制活动有效运行[22] 财务报告潜在错报标准 - 营业收入错报<合并营业收入的0.5%为一般缺陷;0.5%≤错报<1%为重要缺陷;错报≥1%为重大缺陷[26] - 资产总额错报<合并资产总额的0.5%为一般缺陷;0.5%≤错报<1%为重要缺陷;错报≥1%为重大缺陷[26] 重大缺陷定性情形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性情形:内部控制环境无效、董监高舞弊、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报重大错报内控未发现、审计委员会和内审机构监督无效[26]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性情形:经营活动严重违法、决策不科学致重大失误和财产损失、负面消息引监管关注且长时间无法消除[29] 缺陷定义 - 重要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组合,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可能致公司偏离控制目标[27][29] - 一般缺陷:不构成重大或重要缺陷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27][29] 报告期内控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30] - 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31] 缺陷定量标准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参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确定[28] 其他内控信息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可能影响投资者理解内控评价报告或投资决策的其他内控信息[32]
南山控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