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与负债 - 公司银行借款减少至200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62亿港元大幅下降[9] - 公司黄金借贷增加至13.880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65805亿港元有所上升[9] - 公司总资产为170.94亿港元,其中零售-香港、澳门及海外分部资产为67.25亿港元,零售-内地分部资产为25.97亿港元[19] - 公司总负债为39.26亿港元,其中黄金借贷为13.88亿港元,银行贷款为2000万港元[19] - 公司零售-香港、澳门及海外分部负债为8.94亿港元,零售-内地分部负债为2.57亿港元[19] - 公司租赁土地及楼宇资产为14.97亿港元,投资物业资产为9.33亿港元[19] - 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89亿港元,可收回所得税为521万港元[19] - 公司其他未分配资产为7.63亿港元,其他未分配负债为1.48亿港元[19] - 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06亿港元,即期所得税负债为1.98亿港元[19] - 公司零售-香港、澳门及海外分部资产为65.33亿港元,零售-内地分部资产为25.12亿港元[22] - 公司总资产为168.54亿港元,总负债为39.90亿港元[22] - 公司黄金借贷为10.66亿港元,银行贷款为3.62亿港元[2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1,9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2%[62] - 银行贷款及黄金借贷增加至1,40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1%[62] - 净现金减少至52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2.2%[6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934,000,000港元,净现金为526,000,000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29.7%[180] - 公司银行信贷额度为50.1亿港元,其中已动用14.1亿港元[180] - 公司为联营公司提供的银行融资担保总额为10.75亿港元,联营公司已动用的银行融资为17.25亿港元[187] - 公司确认了6900万港元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用于公司财务担保[18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按公允值计量的现金交割黄金借贷负债为13.88亿港元[19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按公允值计量的现金交割黄金借贷负债为10.66亿港元[191] 会计准则与风险管理 - 公司将于2025年4月1日或之后开始强制应用若干新会计准则及对现有准则的修订[3] - 公司预计新会计准则及修订不会对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产生重大影响[6] - 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政策自2024年3月31日以来无任何变动[9] - 公司金融负债合约性未贴现现金流出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相比无重大变动[9] - 公司确认公允值层级转入及转出的政策,并在期内未发生层级间的转拨[192][194] - 公司报告期内估值技术未发生重大变动[195] - 公司对外部客户的销售已扣除内部销售,并按一致的方式衡量收入、资产和负债[199] 收入与利润 - 公司总收入为7,486,031千港元,其中零售业务(香港、澳门及海外)贡献4,801,201千港元[28] - 公司经营溢利为1,140,331千港元,财务收入为14,400千港元[28] - 公司期内溢利为942,631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194,827千港元[28]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27.2%至54.49亿港元,主要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金价上涨及消费者情绪谨慎等因素影响[92][93] - 毛利率上升4.9个百分点至32.7%,得益于金价上涨,但毛利仍同比下降14.4%至17.82亿港元[92][93] -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53.0%至5.36亿港元,经营溢利率下降至9.8%,主要因黄金对冲损失2.30亿港元[95]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55.7%至4.17亿港元,净利率下降4.9个百分点至7.7%,若剔除黄金对冲损失,调整后溢利为6.47亿港元,跌幅收窄至27.1%[95]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53.9%至4.34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下降54.0%至0.74港元[95]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434,469,000港元,较2023年的942,651,000港元下降[77] - 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55港元,总计322,909,000港元[77] - 派息比率为74%,每股中期股息为0.55港元,同比下降23.6%[91] - 公司经营2个品牌及4个副品牌/产品线,业务覆盖香港、澳门、内地及多个海外市场[95] - 黄金对冲从去年同期的收益5,537.6万港元转为损失2.30亿港元,主要因金价飙升[95] - 零售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7%至46.6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5.5%[100][102] - 批发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7.8%至3.845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1%[100][102] - 品牌业务收入下降26.0%至4.038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4%[100][102] - 黄金及铂金产品销售下降24.1%至36.89亿港元,毛利率提升8.4个百分点至27.5%[106] - 定價首飾銷售下降34.8%至13.56億港元,毛利率提升1.4個百分點至37.3%[106] - 整体毛利率提升6.0个百分点至30.1%[106] - 零售业务分部溢利下降42.2%至3.828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为8.2%[100][102] - 批发业务分部亏损6855万港元,分部溢利率为-17.8%[100][102] - 品牌业务分部溢利下降39.0%至2.39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为59.2%[100][102] - 经调整后的零售业务分部溢利为5.635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为12.1%[100][102] - 国际平均金价按年增长23.0%,导致黄金及铂金产品销售额减少24.1%至36.89亿港元,毛利率上升8.4个百分点至27.5%[108] - 定价首饰产品销售额下降34.8%至13.56亿港元,毛利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37.3%,但毛利减少32.2%至5.06亿港元[108] - 集团整体同店销售下降34.3%,黄金及铂金产品同店销售下降35.6%,定价首饰产品同店销售下降30.3%[108]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收入下降27.3%至35.13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至12.2%[113] - 内地市场收入下降27.1%至19.36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14.7个百分点至6.5%[113] - 集团整体收入下降27.2%至54.49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6.2个百分点至10.2%[113] - 公司零售业务在香港市场的收入下降28.7%至2,214,143,000港元[134] - 公司零售业务在澳门市场的收入下降31.9%至919,397,000港元[135] - 公司整体收入同比下降27.3%至3,513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至12.2%[132] - 公司品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9.2%至32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2.4个百分点至101.1%[132] - 公司批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4.0%至43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率下降168.3个百分点至-52.6%[132] - 公司经调整后的整体分部溢利同比下降14.0%至543百万港元,分部溢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至15.6%[132]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收入减少27.5%至34.379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63.1%[141]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分部溢利减少26.5%至4.184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为12.2%[141]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批发收入减少34.0%至4308.4万港元,分部亏损为2266.4万港元[141] - 香港品牌业务收入增加49.2%至3179.2万港元,分部溢利增加45.8%至3213.7万港元[143]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整体同店销售下降34.9%,黄金及铂金产品同店销售下降36.5%[143] - 内地市场零售收入占比63.1%,批发收入占比17.7%,品牌业务收入占比19.2%[146] - 整体收入减少27.1%至19.36亿港元,分部溢利减少77.7%至1.25亿港元[148] - 经调整后的整体分部溢利减少55.7%至2.4亿港元,分部溢利率为15.3%[148] - 内地市场零售收入下降5.0%至1,222,343,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2.4%[150] - 内地市场批发业务收入下降59.6%至341,492,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6.3%[150] - 内地市场品牌业务收入下降29.0%至372,016,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6.8%[152] - 内地市场整体同店销售下降26.5%,黄金及铂金产品同店销售下降23.8%[150] - 内地市场品牌业务分部溢利下降44.1%至206,865,000港元,分部溢利率为55.6%[152] - 内地市场收入减少27.1%至1,935,851,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5.5%,分部溢利减少77.7%至125,369,000港元[164] - 内地市场黄金对冲损失调整后分部溢利为240,010,000港元,调整后的分部溢利率为15.3%[164] 店铺与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地区店铺总数减少179家至3,311家[25]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自营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150家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171家,增加了21家[51] - 公司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营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54家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55家,增加了1家[51] - 公司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营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18家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19家,增加了1家[5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品牌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3,322家减少到2024年9月30日的3,123家,减少了199家[5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专门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18家减少到2024年9月30日的17家,减少了1家[5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店数中,一线城市占比35.6%,二线城市占比27.1%,三线城市占比29.4%,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6.7%[52]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店数中,华北区占比20.5%,华东区占比16.0%,华南区占比17.9%,华中区占比16.3%[52]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店数中,华西区占比30.5%[52]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店数中,一线城市店数减少了26家,二线城市店数减少了22家,三线城市店数减少了24家,四线及以下城市店数减少了107家[47]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店数中,华北区店数减少了26家,华东区店数减少了22家,华南区店数减少了24家,华中区店数减少了107家[47] - 公司自营店总数减少179家至3,311家,品牌店减少200家至3,140家,整体店铺总数减少179家至3,311家[53] - 一线城市自营店增加11家至115家,品牌店减少37家至895家,整体店铺减少26家至1,010家[53] - 四线及以下城市自营店增加1家至13家,品牌店减少108家至1,164家,整体店铺减少107家至1,177家[53]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收入同比下降27.3%至35.13亿港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35.9%至4.28亿港元[56] - 内地市场收入同比下降27.1%至19.36亿港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77.7%至1.25亿港元[56] - 零售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7%至46.6亿港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42.2%至3.83亿港元[57] - 批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8%至3.85亿港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139.4%至-6900万港元[57] - 黄金及铂金产品销售同比下降24.1%至36.89亿港元,毛利率上升8.4个百分点至27.5%[58] - 定價首飾销售同比下降34.8%至13.56亿港元,毛利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37.3%[58] - 公司整体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4%,其中黄金及铂金销售下降36%[84] - 香港及澳门地区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7%,黄金及铂金销售下降39%[84] - 内地地区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6%,黄金及铂金销售下降24%[84] - 全球店铺总数减少175间至3,408间,其中“六福”店铺减少186间,“金至尊”店铺增加7间[95] - 集团在內地共有3,311间店铺,包括2,842间“六福”店铺和219间“金至尊”店铺[155] - 集团在內地净减少193间“六福”品牌店,自营店增加5间[155] - 集团推出多品牌策略,包括“Goldstyle”、“福满传家”、“金至尊”、“Love LUKFOOK JEWELLERY”和“六福精品廊”[153] - 内地“六福”品牌店整体同店销售增长为-19.4%,黄金及铂金产品同店销售增长为-16.8%,定价首饰产品同店销售增长为-27.0%[159] - 内地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减少13.9%至752,028,000港元,占内地零售收入的61.5%及占集团零售收入的16.1%[16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香港经营50间自营店,与2023年持平[13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澳门经营18间自营店,较2023年增加2间[13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海外市场共经营23间店铺,较2023年增加4间[139] - 集团在海外市场积极扩张,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运营23家海外店铺,包括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自营店铺[119] 成本与开支 - 公司广告及宣传开支增加至75,951千港元,同比增长63.6%[33]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00,775千港元,同比增长20.5%[33] - 公司其他收入为54,387千港元,同比下降43.4%,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减少[37] - 公司获得政府补贴2,378千港元,其中增值税退款149千港元,其他政府补贴2,229千港元[37] - 公司租金收入为26,665千港元,同比下降26.1%[37] - 公司销售成本为3,525,112千港元,同比下降33.1%[33]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3,448,063千港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占1,176,194千港元[80] - 公司资本开支为65,000,000港元,包括物业、租赁土地、使用权资产等成本[183][186]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17,000,000港元[186] - 公司存货增加3.1%至9,863,000,000港元,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为504天,黄金产品为310天,定价首饰产品为1,110天[182][185]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使用的折现率为除税前比率,反映与相关分部有关的特定风险[1] - 公司管理层根据过往表现及对市场发展的预期制定财务预测[1] - 公司商誉账面净值为277,674千港元,未进行摊销[83] - 公司商标账面净值为514,814千港元,摊销22,427千港元[83] - 公司未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确认零售店资产减值[80] - 存货增加至9,86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5%[62] - 平均存货周转日增加至504天,同比增长186天[62] - 股东权益回报率下降至6.6%,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62] - 衍生金融工具已变现亏损为39,57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4,746千港元[68] - 黄金借贷已变现亏损为157,68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4,174千港元[68] - 财务费用净额为12,37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873千港元[70] - 香港利
六福集团(00590)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