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芯微(603893) -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瑞芯微瑞芯微(SH:603893)2025-03-19 21:48

激励计划规模 - 拟授予117.00万份股票期权,约占公司股本总额41,890.37万股的0.28%[7][30] - 现仍在有效期内的激励计划尚有737.55万股权益,加上本次拟授予的,合计854.55万股权益,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04%[7] 激励对象 -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人,不包括独立董事等特定人员[9][26] - 副总经理李诗勤、林峥源各获授20.00万份,占授予期权总数的17.09%,占总股本的0.05%[31] - 核心技术等人员(5人)获授77.00万份,占授予期权总数的65.81%,占总股本的0.18%[31] 行权价格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137.67元,不低于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每股172.08元的80%[8][42][43] - 行权价格不低于草案公告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每股126.35元的80%(即每股101.08元)[9][43] 时间安排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48个月[9][33] - 需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0日内授予股票期权并完成公告、登记[35] - 股票期权等待期分别为12个月、24个月、36个月[36] - 授权之日起满12个月后可开始行权,有三个行权期,行权比例分别为30%、30%、40%[37][38] 考核条件 - 本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 - 2027年,每年考核一次[50] - 2025 - 2027年每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较上一年增长率不低于20%[50] - 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评结果为A、B、C、D级时,标准系数分别为100%、100%、80%、0[52] 费用摊销 - 股票期权授予数量为117.00万份,需摊销的总费用为4633.32万元[63] - 2025 - 2028年需摊销的费用分别为1938.95万元、1668.37万元、854.67万元、171.33万元[63] 其他规定 - 激励对象名单公示期不少于10天,监事会需在股东大会审议前5日披露对激励对象名单审核及公示情况说明[27]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出现特定违规情形不得授予或行权股票期权[48][50]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或内控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形不得授予或行权股票期权[48][49][50] - 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未按规定进行利润分配情形不得授予或行权股票期权[48][50] - 股东大会表决股权激励计划需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67] - 股权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应在60日内授予激励对象相关权益并完成公告、登记,若未完成,本激励计划终止实施,3个月内不得再次审议[69] - 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本激励计划之前拟变更或终止,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审议通过后变更或终止,由股东大会审议决定,变更不得包括导致加速行权和降低行权价格的情形[71][72] - 公司具有对激励计划的执行权,不为激励对象获取股票期权提供财务资助,应履行申报、信息披露等义务[74] - 激励对象资金来源为自筹,获授的股票期权在行权前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75]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或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形,激励计划终止实施[78] - 公司因信息披露问题导致不符合授予或行权安排,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由公司注销,已行权的激励对象应返还已获授权益[78] - 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或出现合并、分立等情形,激励计划不做变更,按规定继续执行[79] - 激励对象职务变更仍在公司或下属分、子公司任职,股票期权按原程序进行,因损害公司利益导致职务变更,按相关规定处理[80] - 激励对象因激励计划获得的收益,应按国家税收法规纳税,离职前需交清未交税款[75] - 公司解除与激励对象雇佣或劳务关系,已获准但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终止行权,未获准的作废注销[81] - 激励对象出现特定情形失去参与资格,已获准但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终止行权,未获准的作废注销[81] - 激励对象因辞职等不在公司任职,已获准但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终止行权,未获准的作废注销[81] - 激励对象正常退休且遵守规定,获授的股票期权继续有效并按程序行权[82] - 激励对象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离职,股票期权按原程序进行,董事会可决定个人绩效考核条件不纳入行权条件[82] - 激励对象非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离职,已获准但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保留行权权利,未获准的作废注销[83] - 激励对象身故,股票期权由继承人代为持有并按原程序进行,董事会可决定个人绩效考核条件不纳入行权条件[83] - 公司与激励对象争议按激励计划和协议解决,不明则协商,协商不成诉讼解决[84] - 本激励计划在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