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将在2025年4月底前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发布[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77.96亿元,2023年为137.49亿元[1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7.37亿元,2023年为3.50亿元[10]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1亿元[10]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3亿元[1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92.24亿元,2023年为162.92亿元[13]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93.15亿元,2023年为193.08亿元[1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85.39亿元,2023年为356.01亿元[13]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282.17亿元,2023年为240.58亿元[13]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03.22亿元,2023年为115.42亿元[1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至13.5261亿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85.3948亿元,较2023年增长8.3%;净资产为103.222亿元,较2023年减少10.6%[32]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亏损13.5261亿元[32] - 2024年公司收入177.9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毛利7.3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58] - 2024年销售成本170.58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销售及分销开支5.3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9%[58] - 2024年行政开支5.65413亿美元,同比增长0.2%;研发开支7.7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8] - 2024年公司亏损净额1.4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52.2%;除税前亏损13.52577亿美元,同比下降30.3%[58]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137.49亿元上涨29.4%至2024年的177.96亿元,主要因动力电池产品收入显著上涨[62]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33.99亿元上涨27.3%至2024年的170.59亿元,因动力及储能电池销量上涨[65] - 毛利从2023年的3.50亿元上涨110.5%至2024年的7.37亿元,毛利率从2.5%上涨至4.1%[66] - 其他收益及得益从2023年的1.94亿元上涨118.0%至2024年的4.24亿元,因增值税加计抵扣和利息收益增加[6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3.79亿元上涨41.9%至2024年的5.38亿元,因销售团队规模扩大等原因[7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9.77亿元下降20.3%至2024年的7.79亿元,因研发费用精细化管理等[73]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2.98亿元下降52.2%至2024年的1.43亿元,因对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作出拨备[74]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0.02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0亿元,因2024年未实现盈利且无特殊纳税事项[77] - 公司年内亏损由2023年的19.433亿元下降30.4%至2024年的13.526亿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85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795亿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99.9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278亿元[82]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0%及73.2%[84]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1.569亿元,2023年为10.746亿元[87] - 公司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2.982亿元,2023年为43.882亿元[87] - 公司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620万元,2023年为67.974亿元[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约为38.025亿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为22.143亿元[89]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抵押总额约为84.6亿元,较年初增加20.73亿元[91]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位居国内行业第六,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跃升至国内行业第三,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19] - 2024年公司销售锂电池产品43.71GWh,较上一年增长124.4%,设计年产能达74GWh[32] - 2024年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3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34] - 2024年公司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海内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37] - 2024年公司在商用与工程机械业务领域新增122款车型公告,成功中标多个商用项目[38] - 动力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43.07亿元上涨71.4%至2024年的73.84亿元,储能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9.85亿元上涨3.9%至2024年的72.59亿元[63]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4.57亿元上涨28.3%至2024年的31.52亿元,因电池组件销量持续增长[64]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7868万元,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185 - 200Wh/kg[18] - 公司推出的“BIGBANK”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210Wh/kg,支持重卡续航超500km,具备2C快充性能[38] - 公司推出“问顶”技术赋能全产品矩阵,覆盖发电侧到用户侧全方位需求[38] - 2024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90Wh/kg,预计2025年量产;混动领域循环寿命超4500周并批量供货;基本完成4C快充体系开发,启动6C磷铁超快充体系预研[41] - 三元动力电池超充体系能量密度超240Wh/kg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高能量密度方向突破300Wh/kg探索新兴领域应用[41] - 锰基体系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210 - 240Wh/kg,循环寿命常温超3000周,已送样测试[41] - 2024年第二代半固态电芯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超310Wh/kg交付整车测试,同年启动全固态电芯方形铝壳制作[41] - 乘用车领域首个出口欧洲整车厂铝合金箱体CTP项目预计2025年三季度量产出口;4C快充系统10% - 80%快充时间小于10分钟;FDC与CMU一体化技术量产成本降2%以上;低成本CTP系统2025年铝转钢降本10%以上;自研BMS系统芯片国产化率达60%,成本降10% [44] - 电力和工商业储能电芯通过“问顶”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4%,减低交流内阻10%以上;345Ah和565Ah电芯能量密度提至185Wh/kg,能效96%以上;314Ah超长寿电芯循环寿命提至12000次[45] - 商用动力电芯228Ah产品设计寿命提至15年以上;324Ah电芯实现6000 - 8000次长寿命循环,324Ah商储共用电池系统批量交付[45] -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能量密度超165Wh/kg,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支持低温零下10℃快充[45] - 商用领域高集成化F型标准箱单包能量达100kWh,能量密度≥165Wh/kg,高压电连接接口物料成本降15% [46] - 公司计划开发500 - 600Ah+系列下一代储能电芯,升级6+MWh储能产品[51] - 公司开发的S型标准箱单箱电量113kwh,系统总电量可达683kwh,使传统重卡后背电量提升50%以上[51] - 公司已开始开发及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计划继续研发动力电池回收技术[55]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汽车新車總銷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23] - 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車銷量达57.9万台,同比增长84%,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23]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39.0GWh,占总装车量25.3%,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74.6%,同比增长56.7%[24]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銷量達到1723.2万辆,同比增长2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2%,同比增加6%[24]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24] - 2024年1 - 9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205.22万辆,同比下降2.52%,累计渗透率为17.63%,同比下降0.91%[25] 公司合作与采购信息 - 2024年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采购原材料金额为3.3904亿美元,供应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金额为7.6615亿美元[52][53] - 公司与青山集团签署协议,2024 - 2026年向其供应工程运输设备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52] - 公司与乐亿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标央国企储能电芯采购需求,与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38]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合作全覆蓋,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厂[21] - 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54] 公司人员变动 - 曹辉博士47岁,2017年10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24年10月29日辞任总裁,在锂离子电池行业有超20年经验[100] - 胡晓东先生52岁,2020年6月12日获委任为董事,2022年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26日调为执行董事[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96]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9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6]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俞信华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黄斯颖女士47岁、王振波博士52岁、任胜钢博士50岁、Simon Chen博士66岁,均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曹博士获众多奖项,2015年11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年4月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104]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0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董事长兼任总裁[109]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7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战略投资部总经理[110]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9月及2019年7月以来分别担任上汽集团代理财务总监及副总裁[112] - 俞信華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05年10月加入IDG资本,目前为合伙人[114][115] - 吴博士1998年7月取得中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士学位,2001年6月取得中南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
瑞浦兰钧(00666) - 2024 - 年度业绩